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6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徐大伟的民间流动图书馆

刘培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6月20日   11 版)

    “同胞们,求求你读点书吧!”这是贴在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官书院胡同一家民办图书馆墙上的一句话,这句被刷成浅绿色的话,是徐大伟创立这家图书馆的初衷。

    “现在很多人太功利了,不去踏踏实实地读书。”谈到当下年轻人读书的状态,徐大伟经常会着急上火,“我自己就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我知道书的价值,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读书。”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读书,2009年2月25日,徐大伟在自己的博客“想法日报”上大胆启动了“好书寄赠”项目。做法很简单,设定赠书的对象——在读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大学生,赠书方式为每人限赠一本,留下姓名、邮编、联系电话即可。获得赠书后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收到书读完之后,将书转赠给其他人阅读,一个转赠一个,让书在传递阅读中增值。

    不到一个月,徐大伟自己提供的第一批私人藏书全部赠送一空。渐渐地,徐大伟不满足于网上赠书,创办了一家民间流动图书馆,提出“公益赠书,人人传阅,打造书香中国”,让农民工朋友和在京的“北漂”们能走进书店,读一本书,带走一本书。

    “签个名儿,这儿的书随便挑!拿走不要钱,也不用还回来!”每当有人走进图书馆,徐大伟和图书管理员就把这句话重复一遍。图书室的一角,叠放着两尺高已经打包好的书籍,正等待着寄往全国各地,广东、江苏、湖南……

    “登录图书馆网站,读者可以看到新上架的书,只要喜欢就可以点击免费订阅。”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每周固定到邮局为异地读者邮寄图书两三次,“邮资都由我们来付,所有的读者都是零负担。”

    在徐大伟看来,他希望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能够成为一颗阅读传递的火种。图书馆的图书赠阅登记显示,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寄赠出6万本以上。直接受益人群6万人次,间接获益人数不可考。

    徐大伟今年35岁,这间民间流动图书馆花费了他近70万元。从筹款到图书馆的选址、租房、买书,他忙乎了近3年。从2010年开始创办图书馆,他一直坚持亲力亲为,“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群打工者,他们一身灰土,站在书架前,拿着书一页一页地翻,那一刻,我觉得不管花了多少心血和时间,都值了。”因为数年前,他跟他们是一样的。

    徐大伟出生于山东海阳市的农村,1999年从山东商学院会计系大专毕业后,就开始在大连的亲戚家卖鱼。平时徐大伟喜欢看电视广告,于是开始专注广告策划和营销方面的书籍。在卖鱼的空闲中,他读了50多本相关书籍。凭着自己的思考和这些书的积累,他得到了一份广告策划的工作。

    大连的工作实践给了徐大伟自信。2002年年底,他只身来到北京打拼。“我带了458块钱进京,刚开始交不起房租,睡过西单广场、地下通道,但我却从未放弃过读书,我不仅深知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而且还尝到过甜头,我知道更大的甜头在未来。”

    现在,徐大伟在北京CBD商务区经营着一家广告策划公司。“不看书,我啥都不是!”操着一口山东口音的徐大伟总是焦急于现在读书的人少了,他希望能把“民间流动图书馆”作为模板,逐步在大学里、社区里“复制”。同时,向贫困地区赠书,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送出去的书传递和阅读的状况如何?徐大伟坦言难以考量和监督。“按照我们的设想,每本书如果传给10个人,那到现在就应该有60万人受益。可是这些书现在在哪儿?它们遗失了吗?被某些人据为己有了吗?它们真的被从头到尾读过了,还是被尘封一处了?它们在那些偏远山村发挥作用了吗?它们给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力量了吗?这些我们都不清楚。”

    为了随时提醒获赠图书的人把赠书进行传阅,除了在赠书时管理员的嘱咐,民间流动图书馆还会在每一本书上盖上章。每本书扉页上都会盖上一个红戳,上面有民间流动图书馆的馆名,以及“公益赠书敬请传阅”的核心理念,电话、网址也一应俱全,书脊的空白处也会加印上图书馆的馆名。管理员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醒看过这本书的人,把它传递出去。”

    除了日益高昂的费用,有些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也在时刻考验着徐大伟,但这些都阻止不了他要继续将这间图书馆办下去的想法。

    他相信,个人的力量有限,民间流动图书馆更多的是一种标杆意义:“中国是文化大国,但是到现在连一个阅读文化节都没有,世界读书日也没受到重视,地铁上、公交上读书的人很少。我现在是从民间推动‘阅读大国’的建成。”

分享到:
“当事人不承认就放视频给他看”
“我很清楚小商贩的不易”
为何会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徐大伟的民间流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