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和台湾选手各有千秋。前者有更多具新意、创意的优质项目,而后者总体水平较高,尤其在项目的包装、设计上优势明显,展示的专业性也更强。”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上,谈及对两岸选手的印象,大赛评委、福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宋剑明如是说。
“我参加过很多创业比赛,福州这次大赛是创业配套最好的,提供了场地、资金、创业指导等优惠,这是吸引我们到福州开公司的原因。”获得特等奖的台湾政治大学博士生林英杰说,他领衔参赛的项目名叫“生物诱导型农业取代剂”,是利用生物特性开发出的一种取代农药的技术产品。林介绍说:“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含有生物性诱导素——费洛蒙,台湾朝阳大学一直致力于从昆虫中提取诱导素用于现代农业。但受限于诱导素易挥发的特点,该技术难以商业化推广。此次创业团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用世界领先的微胶囊技术,将昆虫中提取的诱导素制成微胶囊棉线和膏剂,配合特别的装置,针对性地引诱昆虫,达到物理除虫的目的。”
林英杰透露,大赛获得的5万元奖金目前还没有领取,准备直接作为在福州注册公司的资金。
台湾参赛团队成员蔡升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整体的市场布局上,大陆学生多以国内市场为出发点,台湾学生因为市场较小,反而“一开始就会考虑国际市场的布局”。
大赛评委宋剑明认为,台湾的一些项目内容看起来一般,但展示环节做得很好,让人眼前一亮,所以评委给的分数一般较高。不过,宋剑明对于台湾项目在大陆落地的适应性并不乐观。在他看来,台湾和大陆的创业环境存在差异,大陆的竞争比台湾更加激烈,台湾大学生的有些项目可能适合台湾当地市场,移到大陆未必可行。
大赛评委、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彭超认为,大陆的创业项目涉及领域比较全面,台湾的项目则偏重于工业、农业等方面。他还注意到,大陆女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往往都是经济、设计类的,台湾一个女大学生团队做的是关于节能电机等纯工科类的项目。彭超提醒参赛学生“不要为了参赛而参赛”,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以提高项目落地的可能性,“不要一开始就计划投资上百万元,第一年就希望获利十几万元,这样并不是很实际”。宋剑明建议参赛大学生今后在选题上要更加注重实际,“有些项目很出彩,但选题太大了,面临着许多技术难点和商务难关,客观上不适合大学生初创”。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秘书长肖善颖也认为,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很难直接投入实际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加比赛的一些台湾项目引起了大陆企业界的浓厚兴趣。台湾淡江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日前携参赛获奖项目“知识型校企合作创业个案”再度来到福州,和福建一家企业管理公司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据项目负责人、淡江大学硕士班二年级学生郭嵩麟介绍:“我们团队在台湾就像是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由顾问教师和学生组成,协助台湾各大企业提升管理绩效,在台湾成功运作了多个项目。通过企业管理个案的实务经验、顾问管理企业的智慧以及学生担任企业管理师的角色,来协助这些企业提升管理绩效,同时也拉近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让毕业生能够更快与企业对接,让企业更准地找到有用的人才。”
据了解,首届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由福州市政府、福建省公务员局等单位主办,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台湾1111人力银行等单位协办,共吸引大陆、台湾及海外共171所高校的768名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团队报名。组委会为此次大赛获奖项目提供了多项配套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