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本意为感谢老师的“谢师宴”开始变味,具体表现为,“谢师宴”的价格越来越高,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当下,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新一轮“谢师宴”也将拉开大幕。不断攀升的“谢师宴”价格,必然引发相互攀比之风,当朴素而美好的师生感情被高价“谢师宴”绑架,不仅师生情变味,也会给很多同学带来负担。
我不由得想到姑父。姑父是从代课老师转为正式教师的,迄今已经从教35年。他原来在村里教书,2000年后调到镇里的中学任教。面对“谢师宴”,姑父最初也很为难,但自从他采取了“事先告知”的办法后,就再也没有学生家长请他吃饭,他的“为难”也随之化解。这个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学生毕业前,给自己所教学生的家长每人发一条谢绝“谢师宴”的短信,提前告知家长切莫请吃,否则,不但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也使本身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化。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仍有一些家长晚上跑到姑父家进行“试探”,但都被他婉言谢绝,这样一传开,家长们都知道姑父确实不接受“谢师宴”。
我曾问姑父为什么要想出这个办法,他说:道理很简单,老师是接受请客的人,家长是请客的人,如果接受者拒绝的态度坚决,请客者再想请也无法。所以,作为老师,自身对“谢师宴”是什么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提前发短信告知家长不要请客,就是在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即便有些家长起初不太相信,但有了提前告知,再拒绝不仅容易,也会让家长真正相信你。相反,如果你不提前告知,不向家长表明自己的态度,家长就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态度,面对被请客送礼歪风污染的大环境,家长就会陷入请还是不请的纠结之中。
姑父的解释没有大道理,却呈现了一个事实:面对送礼或请客吃饭,老师持什么态度,并将这种态度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这十分关键。从姑父的实践看,表明态度并不难,只需一个告知短信,关键是老师愿不愿意这样做,是不是真正对拒请吃饭态度坚决。说到底,去不去参加“谢师宴”的决定权在老师,而非学生和家长。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