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铸造能打胜仗的“心理盾牌”

——记南京军区第102医院战时心理服务大队

沈涛荣 高洁 朱新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01日   01 版)

    大洋深处,一潜艇已潜行半月,首次参加远航的数名新战士有些精神恍惚。潜艇政委将他们带到3D心理训练室,成功完成了心理疏导。

    浙东某海岛,数名官兵因恋情告急而苦闷不已。心理专家的一堂网络心理讲座,让数张“苦瓜脸”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年6月上旬,南京军区第102医院战时心理服务大队捷报频传:心理服务工作在三军部队全面开花结果。

    作为“全军精神医学中心”和“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南京军区第102医院依托专家密集的优势,创建了解放军第一个战时心理服务大队,形成了集心理科研、心理服务、心理救援于一体的卫勤保障“拳头”,大队出色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灾、亚丁湾护航等重大军事行动中的心理服务保障任务。

    打造百万强大的“战斗心”

    这是一次海军陆战队某旅特战分队的丛林穿插训练,战时心理服务大队指派心理专家董波遂行保障。整整两个小时,特战分队在密林里冒雨奔袭。眼看快接近指定地域,一座险峻的山谷挡住了去路。

    “架设索桥,依次通过。”一声令下,突击队员们依次顺着绳索向对面山崖滑去。没想到,两名上等兵吓得面色铁青,腿直哆嗦,一名新战士抱着大树不撒手。

    危急关头,董波引导他们运用“气息调节法”缓解紧张情绪,并用“心理暗示法”帮助他们适应战场环境。两分15秒后,3名战士自信地重回队列,搭上扣袢,顺着绳索向对面峭壁滑去。

    近年来,大队不断拓展战场应激心理干预新方法,首创了我军战时抑郁状态、战时强迫状态等13种战时心理伤分类诊断标准,为战时心理伤救治防护奠定了基础。

    战时心理服务大队大队长过伟说,大队的任务就是为提升战斗力“护航”。

    2009年5月,东海舰队奉命参加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各类保障中,多了一项心理服务辅导。在摇摆的护卫舰甲板上,第102医院心理专家孙剑登台开讲,他给官兵们详细介绍了一些缓解烦躁孤独、保持身心愉悦的方法,官兵们反映很有效。

    “感谢你们为护航官兵打造的‘心灵盾牌’,158天的护航,没有一人发生心理问题。”护航任务圆满完成后,东海舰队领导专门向第102医院致电感谢。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十几万官兵闻令而动,急驰灾区进行立体救援。在巨大的灾难与生死考验面前,不少官兵出现了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第102医院组建我军历史上首个抗震救灾心理专家服务队,深入灾区进行心理干预。

    在重灾区平武,空降兵某部战士小王,在家时连杀鸡都不敢看,现在却要每天和尸体打交道,有时一天要掩埋几十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小王感到十分紧张和害怕,一吃饭就想呕吐,夜里时常惊醒。

    大队专家李光耀把行囊搬进了小王的帐篷,教他写战地日记转移注意力,并给予药物治疗,陪他散步、慢跑。 两天后,小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到了有效缓解,恢复了往日的战斗作风。

    救援期间,专家服务队对上万名官兵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给850多名重点官兵进行了心理疏导,发放心理健康手册1000余册,帮助救援官兵顺利度过了心理应激期。

    科研的瞄准镜里只有战场

    “竟无一条战时心理伤救治防护记录!”时间回拨12年,战时心理服务大队专家赵汉清广泛查阅资料后发现:我军南征北战数十年,战时心理伤救治防护竟是“空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俄等外军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战时心理伤救治防护体系。巨大的反差刺激着赵汉清,他决心和战友们尽快建立我军自己的战时心理伤救治防护体系。

    赵汉清带领18人的心理伤服务分队,历时10年,展开了战场应激心理干预的艰难探索。他们行程两万多公里,深入67个单位,调研了10万余名官兵,最终撰写的《战时心理伤医学救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军卫勤保障领域的空白。

    他们还为部队官兵编印了《战斗应激反应控制手册》,规范了《心理伤伤员卫勤工作文书》,成功研发战时心理服务车。服务车集无线网卡、热线电话、电子心理伤票于一体,可以进行远距离视频会诊,在突发事件和重大训演练任务中被已广泛使用。

    因科研难度大,我军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一直未建立。时任医院心理科主任张理义主动请战,征召“志愿军”,开始了艰难的攻关之路。他们历时10年,到陆、海、空、二炮、武警等全军230多个单位,对10万多名官兵进行跟踪调查,成功研发出《中国军人心理健康评估系统》。

    张理义又大胆创新,研发了“中国军人心理健康测评仪”,能够快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心理障碍分析、临战心理测试,填补了我国心理健康评估领域的空白,这项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这套系统已在全军180多个单位推广,南京军区专门将其列为部队装备配发至师旅团,广泛运用于新兵入伍、学员入学、执行重大任务人员选拔等心理筛查和平时官兵心理健康保障任务中。

    近年来,战时心理服务大队拿出了《全军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中国军人身心健康量表》等重量级成果,共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在一次全军心理服务工作会上,军委首长看到他们的成绩时评价:“没想到一个团级单位能出这么多成果,你们做了这么多事,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很好!”

    赢得平时才能赢得战时

    在大队心理专家王焕林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沓邮寄药品的回执单。

    2008年6月,王焕林带领3名战友组成心理服务小分队登上了西沙永兴岛。士官小周曾被评为西沙水警区“十大天涯哨兵”,他的母亲在安徽省太湖县老家,患有精神疾病。小周很想退伍回家照顾母亲,可他非常珍惜这身军装,为此甚至放弃了某省级电视台的聘约。纠结不已的小周找到王焕林倾诉了心事。

    王焕林当即拨通了小周家的电话,详细了解他母亲的病情,然后组织在西沙永兴岛、江苏常州、安徽太湖三地进行千里远程会诊,确诊后马上嘱托医院的战友给小周的母亲寄药。此后,王焕林都会按时免费给小周的母亲寄药。如今,小周母亲已经能下地干农活了。

    从塞北边陲到南国海岛,从基层连队到总部机关,无数军营都留下了第102医院战时心理服务大队专家们为官兵的心理健康、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不停奔走忙碌的脚印。

    2010年6月23日凌晨,正在心理咨询网站值班的大队专家余海鹰从一个帖子中了解到西藏军区某边防连的一名士官,在长达8个月的封山期结束后,知道女友已成为别人的新娘,心情沮丧到了极点,觉得为国戍边“太亏了”,甚至产生了报复女友的念头。

    依托网络,余海鹰及时帮助这名士官分析了恋爱中容易出现的“自惑心理”,用转移法、升华法帮他减轻失恋痛苦,阐明军人戍守边关的荣耀和自豪。经过几次耐心的网上心理疏导,这名士官终于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赢得平时,才能赢得战时。”大队政委袁兴金说。而在大队44名心理专家看来,每治愈一名心理患者,就是为部队增添了一份战斗力。

    有一次,大队专家张书友接诊了心情沮丧的战士小廖。原来,在一次实弹射击后,小廖“失聪”了。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对他非常严厉,要求他报考军校。但小廖不想重复父亲的生活,压力之下直接导致发病。张书友诊断后认为是癔症,他的处方是要求小廖的父亲用纸条跟小廖沟通,把父爱尽情释放出来,同时,要求小廖给父亲写一封长信,把心里的“抱怨”全部掏出来。

    父子间的感情渐渐融洽起来,张书友运用“冲击疗法”的时机也成熟了。一天,父子俩正准备出门散步,张书友把手机“啪”地一声扔在地上,大喊“你爸爸手机掉了”。小廖马上扭过头来看。儿子又听得见了!父亲一把抱住小廖,忍不住老泪纵横。

沈涛荣 高洁 朱新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7月01日 01 版

部署开展
“高举团旗跟党走 奋力实现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
铸造能打胜仗的“心理盾牌”
给山里孩子带去追梦翅膀
国图团中央分馆在中青院揭牌
新疆鄯善县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告破
中共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
干一件成一件 释放改革红利
合肥4名大学生徒手夺刀制服劫匪救同学
河北省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