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寻找青春榜样

崔亦丹:帮星星的孩子“舞出我人生”

实习生 魏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01日   06 版)

    13岁的晴晴送了崔亦丹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自己画的一幅画。那是一幅色彩明亮的画,虽然看不出主题是什么。崔亦丹说,晴晴是“抽象派”画家。

    崔亦丹在“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一家通过开设绘画、音乐、舞蹈、书法、大自然认知等课程帮助残障儿童实现“艺术康复”的非营利组织,认识了晴晴这个自闭症孩子。在此之前,崔亦丹对自闭症没有明确的概念,只是模糊地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崔亦丹从小就会跳舞,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各个舞种都尝试过。2011年她考上了一直向往的北京舞蹈学院,成为艺术传播系中外文化交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大一开学不久,她参与了系里的“缪斯之翼”艺术服务社会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接触到一些自闭症儿童。

    看到班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自闭症儿童,她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教好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没有底,“因为不了解,所以紧张。”崔亦丹说。正式上课之前,崔亦丹特意去学校熟悉环境。当她跟一个梳着蘑菇头的小姑娘打招呼时,小姑娘只看了一眼,就不再理她了,任凭她怎么主动,小姑娘还是一言不发。

    一瞬间,崔亦丹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但她不服输,回家后使劲儿琢磨怎么去跟那些孩子相处。下次去上课,她买了许多小礼物,但没想到有的小朋友竟把她送的小兔夹子放到了嘴里。一招不灵,崔亦丹只好再另想办法。

    “舞蹈技巧不是重要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歧视,做到了平等相待和尊重。”崔亦丹会帮孩子系鞋带;会在孩子走神的时候耐心地拍拍他,然后再重复一遍自己说的话;会陪孩子聊天,哪怕他们语无伦次、毫无逻辑。她渐渐发现,与这群特殊的孩子交流,威吓不起作用,收买不起作用,唯有真正的关爱,才能一点点地获取孩子的信任,才能在孩子内心的小世界里慢慢打开一扇门。而孩子一旦给了信任,就不会轻易收回。

    5岁的孟孟是一个长得像混血儿的男孩。刚上课时,他永远是自己玩儿自己的,崔亦丹一走近他,他就会马上跑开。后来的一次课上,孟孟突然跑到崔亦丹的跟前抱住了她的腿,怎么都不放开。“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行为,他只对自己的父亲做过。我想这是他表达信任的一种方式。”突如其来的信任让崔亦丹感到了莫名的温暖。

    孩子们越来越信任崔亦丹,在课上也越来越配合,复杂的动作孩子学不会,崔亦丹就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元素或者基本动作。有一次,崔亦丹把春晚节目《爱我你就抱抱我》教给了孩子们,她兴奋地发现,孩子们完成得很不错。“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崔亦丹说。

    课上得久了,她觉得班里的孩子们发生了不少变化。“性格开朗了许多。他们开始主动跟人交流,现在一进教室就喊老师好,不像过去一声不吭了。”崔亦丹说,还有孩子经常拿父母的手机给她发短信。

    除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崔亦丹认为,音乐和舞蹈更是一种帮助孩子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因为生理和发育上的障碍,这群特殊的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比普通孩子要艰难得多。但他们的感受是灵敏的,比如肢体触碰,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有效地感知世界的方式。

    在“金羽翼”做志愿者,崔亦丹从没觉得这是一件单向付出的事情。“也许,跟那些孩子相比,我收获的更多。”在“金羽翼”,她体会到一种单纯的快乐。不管孩子的年龄有多大,从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单纯和清澈。

    “我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好像与这些孩子有着特殊的缘分,我坚信,舞蹈的内在力量能够打开自闭症孩子的心灵。”崔亦丹说,“这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志愿者工作,而是好像已经成为自己的某种责任和使命”。

    身为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学生,她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继续发扬学院“爱国爱校爱舞蹈”的优良传统,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舞蹈的美好,让这些“星星的孩子”能够通过舞蹈体会到人间的爱与真诚。

实习生 魏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7月01日 06 版

李雪:女生也能当编程高手
当一扇门关闭
另一扇会打开
崔亦丹:帮星星的孩子“舞出我人生”
说说本校最好、最热、最火的专业
世界没有歪
是自己倾斜了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