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上海各界优秀青年“走进嘉定”活动的会场上,90多名市青联委员和区青联委员,围绕“青年 新城 创业”三个关键词展开了热烈讨论。主办方团嘉定区委、嘉定区青联都没想到,会议临近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还抢着话筒发言。
许多青年都有“创业梦”,如何把这个梦和嘉定新城联系在一起?如何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到嘉定新城?团嘉定区委一直在思考、摸索和实践。
青年领军人才评选是去年开始的探索,当年评选出的35人,大部分是“80后”。
“一到嘉定,就发现自己站上了大舞台。”上海嘉定交通建设发展集团的张杰年纪轻轻,就一人承担起70多亿元的项目,这样的责任在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表现出色的他不仅入选青年领军人才,还申请获得了两万元项目资助。目前,张杰的《嘉定区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论文已经基本完成了。
和张杰一样入选领军人才库的王素青也有同样的感慨,“没想到,农业人才在嘉定这么受欢迎。”任职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葡萄研究所的她,在大学毕业三年后通过了上海市2011年度农业系列种植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成为葡萄种植技术研发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嘉定区的发展渐渐崭露头角,成为不少科研院所与企业关注的地区。历史给嘉定留下了上海最古老的一棵树,江南第一座孔庙和一大批历史名人,而现在的嘉定,是一个汽车城,也是一个科技城。如今的嘉定求发展,也求贤若渴,人才正给它的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
为吸引人才,嘉定团组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出台一个指导文件:《嘉定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2-2014年)》,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开创青年人才工作新局面。
启动一项工程: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程。2012年选拔产生科研产业类、社会发展类、管理经营类青年领军人才35人。对其进行全方位培养,包括与区领导面对面座谈,与区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组织赴京学习考察等。
办好三个培训班:嘉定区团干部和团的后备干部培训班、嘉定区第六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嘉定区第一期青年领军人才及后备培训班。分别有84名团干部和团的后备干部、63位青年干部以及51位青年领军人才及后备参加。
深化一项品牌工作:吸引和鼓励优秀嘉定籍大学生参加暑期挂职锻炼活动,2007年启动至今,52.3%的挂职学生共103人确定留在嘉定工作。此外,还创新成立区校青年人才联盟,鼓励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挂职锻炼,共享高校专家师资和培训资源。
人才的发展有政策护航,人才的入驻也需要生活保障。除了政策,嘉定还为人才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房子往往是困扰人才的第一大难题,但是嘉定的政策很“贴心”。
想买房的,如果是引进人才,房价一律打六折;想租房的,有充足的公租房源,新进大学生每月补贴400元房租、研究生600元,为期三年。
从今年开始,嘉定新城(马陆镇)出了新招:引进专业机构,集中租赁闲置毛坯房,统一进行标准化装修,面向青年白领推出了一批价格在600元/间至1400元/间不等的出租房源。房间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租客可“拎包入住”。这样既可避免群租现象,也提高了居住的安全和舒适度。
有人担心嘉定地处远郊,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自己的生活圈子会不会因居于一隅而变得狭窄。但是,随着轨道交通11号线的开通,城郊之间的路程在40分钟到一小时之内即可完成。
中科院光机所的王博士对此深有感触,第一次来嘉定面试,在出发之前查询地图时,他被遥远的路途吓倒了。但是从市中心出发一个小时之后,他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与中心城区不同,这里的居住环境宁静安心,十分适合科研工作者。”而到了周末,嘉定的远香湖、古猗园、秋霞浦景色宜人,也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进城务工青年培训12场、青年人才文化沙龙20场、青年人才微课堂20期……”在团区委书记董爱华的办公桌上,一份嘉定区青年人才工作项目列表足足有23项具体工作和预期目标,这是他和同事们在这三年中的努力方向。
嘉定区区长马春雷指出,新城的建设发展需要青年集智聚力,青年的创业梦想也需要新城提供舞台,共青团和青联组织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在扶持青年创业上下功夫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报记者 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