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观察

棱镜折射的虚像与实景

关健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09日   04 版)

    7月8日的俄罗斯《生意人报》发表《滞留与访问不能同时》一文,其副标题为“斯诺登可能不让奥巴马访问莫斯科”。

    普京与奥巴马6月中旬在G8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后曾对外公开证实,奥巴马将于9月3日至4日正式访问莫斯科。

    如果《生意人报》此说属实,那么就表明“斯诺登事件”已真正妨害俄美关系第N次重启了。

    该报道援引接近美国国务院消息人士的话透露:“美国总统奥巴马可能将取消9月初访问莫斯科的计划——如果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在此之前仍停留在俄罗斯的话。”知情人士甚至称:“关于奥巴马9月出席G20圣彼得堡峰会的问题,华盛顿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因此,不排除由副总统拜登出席峰会的可能。”

    但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对《生意人报》记者坚称:“克里姆林宫对所谓的美方最后通牒一无所知。目前双方都在积极筹备奥巴马访俄。我们与美国同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希望确保此次访问成功。”他强调:“情况十分透明:俄罗斯错在斯诺登不能国际中转过境区?不,不是这样的!俄罗斯没错!”

    对此,俄媒体有分析称:“普京必须在奥巴马和斯诺登两人之间做出选择。”

    其实,普京早已在两人之间委婉地作出了选择,当然是奥巴马。

    俄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曾表示:“我们当然希望在奥巴马访问莫斯科之前解决斯诺登问题。根据事态发展的进程看,这是可以实现的。”

    不知不觉中,斯诺登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国际中转区已经蜗居了半个月。关于斯诺登的新闻在俄罗斯媒体中已不那么打眼、不那么铺天盖地了。大家似乎习惯甚至有些忽视了这个30岁小伙子在机场里的徘徊与等待。当然,谁都知道,斯诺登只能是个过客,莫斯科的机场终究不会是他的“幸福终点站”。

    对于斯诺登的存在,俄罗斯官方在一系列高层权威表态之后,开始刻意淡化处理了。

    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7月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遭遇一连串有关斯诺登的提问。他当即正式回应说,希望媒体将注意力放在普京总统及其发言人已经发表的声明上,俄外交部“将不会再发表更多评论”。

    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4日称,俄方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斯诺登事件,“如果他自己不决定去哪里,我们无法替他决定”。

    官方三缄其口之际,俄方官员开始以私人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斯诺登不要在莫斯科机场当“钉子户”,而要见好就收。

    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7日在其社交网站上称:“委内瑞拉正在等待斯诺登的答复。这也许是他获得政治避难的最后机会。”他甚至调侃道,“如果斯诺登不能在委内瑞拉避难,他将不得不呆在俄罗斯与俄女间谍查普曼结婚了。”

    普什科夫的这条微博被解读为俄政府正急于摆脱斯诺登。有分析指出,俄罗斯当局对斯诺登滞留莫斯科机场一事越来越不耐烦了。

    与官方的低调不同,俄罗斯的一些好事者紧抓这一炒作机会,开始娱乐、消费“斯诺登事件”。

    7月4日,2010年“俄美间谍交换事件”的女主角、31岁的俄罗斯美女间谍查普曼在个人推特中用英文写道:“斯诺登,你愿意娶我吗?”

    这话引来各家媒体纷纷猜测,甚至有人称,真间谍查普曼向泄密者斯诺登的求婚,可以帮助斯诺登以结婚方式改变自身命运,最终以合法身份留在俄罗斯。

    对此,谢列梅捷沃机场的俄领事机构代表郑重回应称,如果斯诺登停留在这个机场中转区,他与查普曼就不能结婚。他进一步解释说:“机场的领事机构不负责婚姻登记。”

    这场吸引眼球的闹剧两三天之内就在世人一顿调侃后被淡忘了。

    俄反对派活动人士巴拉诺娃不甘人后,很快也向斯诺登示爱。她在推特上写道:“我想把我的心和我的护照献给斯诺登!爱德华!娶我吧!”

    有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问巴拉诺娃是否当真,她暗示说,可能并非100%的认真。

    如此喜剧性小插曲,当然不能缓解斯诺登去留两难的困境,更不能缓解斯诺登事件带给多国政府的尴尬。

    事发之初,美国人大丢面子,措手不及,甚至有气急败坏之态。各国上下都有人坐看世界老大的笑话。随着此事久拖生变,声援者闪烁其辞,斯诺登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美国政府就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有底气了。

    对斯诺登的指名求救,20多个国家都没给出积极明确、实际可行的回复。

    对美国政府全球监控的行为,相关国家除了那一两句“讨说法”、“要公道”的例行公事式的象征性表态后就不再吭声了。

    如此鲜明的对比,令世人透过这一“棱镜”清晰看到了美国“淫威”之烈,也折射出各国政要言不由衷的本色。斯诺登这次透视出了美国的阴暗面,让美国人大丢其脸,也失去了对别国指手画脚的道德制高点,但同时也无意间让美国人在今日世界中的威风和控制力明明白白地彰显了一回。

    正如《华尔街日报》外交问题专栏评论员布瑞特·斯蒂芬斯所说:“奥巴马政府在斯诺登事件中处处显得束手无策,反映出美国的外交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进入了‘美国无能时代’。然而,从目前斯诺登陷困莫斯科机场的情况来看,低估美国的外交影响力,随时可能是致命的错误。”这话点得很直白,即使美国已不如冷战之后十年那么独霸之气逼人,其或明或暗的竞争者和对手也仍然看重与美国的合作,不想公然与美国为敌,更不能因一个美国叛逆青年而与美国政府正面冲突。

分享到:
埃及冲突接近内战 多国表态各助一方
棱镜折射的虚像与实景
广汽本田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