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蔡老师: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天堂。在我经历无边灰暗的时候,你来到了我身边。我身体上不断冒出的一个个伤口窦道,淌着脓水,发着恶臭,连我都无比厌恶我自己,而你不!我一直记得你弓着背弯着腰,仔细为我换药时的样子,那么投入、那么专注。尽管当时的我依然倔强或者冷漠,但在心里,我明白你的好,更感谢你给了我超越血亲的爱。——小雪”
这封特殊的“临终短信”来自于一位绝症少女。小雪从大二起患上腹膜假性黏液瘤这一不治之症,伤口经久不愈。
陪伴小雪走过人生最后时光的除了父母亲友外,还有一位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护士蔡蕴敏,在11个月里,蔡蕴敏和她的护理团队为小雪上门换药120次,同时送去安慰和鼓励。她说:“就算保不住生命,我也尽量为病人保住尊严。”
近日,上海市金山区举行了蔡蕴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授予蔡蕴敏同志“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蔡蕴敏是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主管护师,是上海市临床一线仅有的7个国际造口治疗师之一。很多人从未听说过造口师这一职业,造口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会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然后在患者的腹部一侧开一个口,患者的排泄物会通过该造口排出体外。
可以想象,从事造口护理工作,就是要和恶臭、腐肉、脓水甚至蛆虫打交道。
蔡蕴敏从事伤口、造口护理工作26年,她的故事很多,工作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但她说:“医务工作者是行走在良心上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我感悟到了责任的重要、生命的可贵、人生的意义。”
80岁的秦老先生,旅居国外,患了男性少见的乳腺癌,手术创面久治不愈。他跑了国内外许多大医院,后来慕名来到金山医院。
当时的情景,金山医院护士蔡建萍至今历历在目:蔡蕴敏揭开纱布,见伤口处理得很干净,但恶臭却扑鼻而来。她急忙拿下口罩,把鼻子凑近伤口仔细闻。“别说是一般医生护士,就连自己当医生的儿女,也是戴着两三层口罩进我的房间。”一向挑剔的老先生肃然起敬。
蔡蕴敏仔细检查伤口,判断恶臭的根源是伤口深处的皮脂腺囊肿。“我要再开一个口子,把里面的脓水和污物彻底排除干净。”但是,老人的家属无法接受,刚开一刀还未痊愈,还要再切一刀,怎么吃得消?
一向谦虚低调的她语气坚定:“你们可以不信任我,但应该信任‘蔡蕴敏伤口、造口护理组’这块牌子。”老先生却决心已定:“我同意。成功了,是我的福气。失败了,也为你的工作积累经验,我绝不会有一句怨言。”经过两个多小时精心处理,蔡蕴敏终于彻底清除了病灶,几次换药后,老先生的伤口很快痊愈了。
半年后,老先生从国外回来,特意给蔡蕴敏送上两件礼物:一面写着“妙手回春”的锦旗;一本老先生自己撰写并出版的游记,其中一篇的题目就是《刻在伤疤上的金字招牌》。
还有一次,换药室来了位压疮患者,且是位失智老人。当蔡蕴敏打开她侧腰的压疮伤口时,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伤口上密密麻麻爬满了正在蠕动的蛆虫,刚来的实习护士见状,吓得手中的药瓶都掉在地上。蔡蕴敏自己也头皮发麻,但她镇定地对其他护士低声说:“不要叫,不要惊扰到病人和家属。”
她迅速取出钳子,伏在老人身边,脸距离伤口仅有一个拳头的距离,小心翼翼地清理伤口。恶臭袭来,连走廊都闻得到,蔡蕴敏却认认真真,一共捉出66条蛆虫。有人问她,你不怕吗?她的回答很简单:“怕,但这是我必须做的。”
蔡蕴敏的从医之路可谓曲折,但她却百折不挠,圆了自己的护士梦。
小时候的蔡蕴敏体质不好,常常去医院打针,姑姑就是护士,替小蕴敏打针的时候,总是逗她笑,一笑,就打好了,一点都不觉得疼。姑姑在病人中的口碑也好,热情周到,小蕴敏渐渐也有了一个护士梦。
初中毕业时,蔡蕴敏的成绩可以上重点高中,但是她考虑到家中的经济状况,选择了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了金山医院,成为一名实习护士。
没想到,蔡蕴敏胆子小又晕血、还对青霉素过敏,经历了急诊室、手术室和内科治疗师各个岗位之后,才被安排到普外科门诊换药室。
她一度怨恨自己,为何天生如此懦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抹完眼泪,她又站在了换药室,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自学完成了大专、本科护理专业的学习之后,由于出色表现,蔡蕴敏有了一个上海首届造口师培训的机会。在以优异成绩取得国际造口师(ET)资格证书后,金山医院还成立了上海国际造口师培训学校的实习基地,蔡蕴敏本人也被聘为带教老师。
曾有一名实习生在结束实习的时候,很疑惑:“蔡老师为什么总是不喝我给您倒的茶?”蔡蕴敏笑着说:“怕喝多了茶忙于上卫生间,时间太紧张了,有时候换一次药需一个多小时,我怕病人等候太久。所以,尽量忍着不喝水。”
本报上海7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