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第五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落下帷幕。此次对话不仅在经济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军事安全领域也取得了多项突破。
在这次对话中,中美双方针对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阿富汗问题、南北苏丹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并就防扩散、反恐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交换了意见。其交流范围之广,可以说超过以往历次中美对话。对话中,军事安全领域议题相对集中堪称一种新的尝试。
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已经形成了数十种双边对话机制,但从对话内容、对话层次等方面来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最值得关注的。它是在奥巴马总统的倡议下从2009年开始的。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小布什执政时期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名字近似,但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基本集中在经济领域,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则引入了军事安全等战略议题。参与此次对话的两国军方官员级别也相当高:中方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美方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毫无疑问,由于国家利益、主流价值观的不同,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一些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不同的。但此次对话还是在不少领域达成了共识,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国际形势发展和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以外,对话双方思维模式的改进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中方代表坦诚的态度、幽默的话语,达到了增信释疑的效果,推动对话由“求同存异”向“求同化异”方向发展,中国把这次对话看作C2(两国协调)而不是G2(两国集团),显示了我们“和而不同”的战略思维。另一方面,美方没有固执坚持“非友即敌”的零和思维,减少了双方沟通的障碍。
此外,双方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看待对方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尊重彼此利益和差异性,妥善处理分歧和摩擦,而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强加于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双方达成理解。
在这次对话中,海洋、网络、极地等公共空间的规则制定成为焦点。美国作为老牌海上强国和互联网的缔造国,在海洋和网络空间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美国力图在规则的制定上抢先一步。
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由于“棱镜门”事件曝光并持续发酵,网络战争似乎已经在现实中打响,美中的不信任感有所加剧。应美国要求,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的框架下设立了网络工作组,并于7月8日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次会议。
与此同时,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还研究了有关中美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问题,并将在下一轮海上安全磋商中继续就此进行讨论。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尔7月11日在美国国防部召开记者会时表示,中国海军从本国领海走向远洋是“很自然的事”,美国无意围堵中国,并正计划让中国海军舰船停靠美国海军基地。
在这次对话中,双方探讨建立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机制也具有开创性。此次对话重申了中国国防部长于2013年访美,美国国防部长将于2014年访华,同时决定积极探讨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机制,这在两军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漫长的冷战时期,中美两国之间传递信息甚至还要通过第三方。中美建交后两军交流也开始恢复,但受撞机事件、台海危机、对台军售等影响波折不断,交流时断时续。此次对话探讨建立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机制,则是两军增进军事透明度和战略互信的重要举措。
中美军事安全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中美关系中最脆弱的一环。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事服从服务于政治。在中美经济高度依存的今天,中美之间的军事安全关系也需要相应发展,才能达成一种平衡。这看起来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实际上,从历史经验看,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交流往往滞后于经济领域。原因在于中美军事交流对中美政治关系最为敏感,而且属于“慢热快冷”型。
但此次对话或许能成为推动中美军事安全关系不断发展的一个契机。毫无疑问,与中国的战略对话是美国施展合纵连横全球战略的一个方面,但它也给中国军事外交、军事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多国参与的“环太平洋”军演没有中国军队参加的历史,很快就将发生改变。
(作者单位:总参陆航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