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去旅游。正是看到旅游市场需求的巨大成长空间,各地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不过,这其中的确有很多东西需要反思,只有认真地进行客观、理性的反思,才能真正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被市场接受的资源
才是有价值的资源
评价资源的正确视角,一定是能够跳出地方看地方,否则,很容易缺乏理性的分析与判断,总是觉得自己手中握着的都是宝贝疙瘩。能否科学合理地选择目标市场,能否站在目标市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拥有的资源,能否站在基于目标市场定位的角度看待竞争对手,进而看待自己资源的竞争优势,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能否科学发展的前提。“螺蛳壳里做道场”即便不是不可能,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有价值的资源
不等于有震撼效果
随着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真正具有震撼力的景观数量将越来越少;随着人们旅游阅历的不断增加,旅游景观要想让人觉得有震撼力将越来越难。旅游目的地关注的焦点恐怕应该更多地放在整体休闲环境的营造上,应该更多地放在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提供、打造新的产品和业态上,而不是一味地关注景区的开发建设。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去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必将获得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如果能够在优质环境的商业化开发中密切联系周边市场的需求,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回报。
曾有研究指出,日本轻井泽并不具有震撼力的景观,而且距离东京200公里,但却分布着1万栋别墅和115家企业会所,是东京的“后花园”,成了一种关于自然、乐活、文化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这其中的要义就在于休闲环境的商业化利用、集群化开发。
唯一性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
很多地方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总喜欢强调自身拥有资源的唯一性,总觉得围绕这个唯一性资源开发形成的产品就一定具有市场吸引力。实际上,唯一的东西是否有价值,一定要考虑市场需求。毕竟,最终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根本在于消费者是否购买,而不是自说自话的所谓“唯一性”。如果考虑到市场流动的空间特征,我们发现重复的资源及其产品也不一定就没有市场,乡村旅游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于那些依附在特定城市外围的乡村而言,这个城市周边乡村开发的产品,与另一个城市周边乡村开发的产品即便一样,也完全有它的发展空间,因为这两个城市消费人群的乡村旅游空间流动是具有具体指向性的,是存在地域分割和非交叉流动特征的。
能落地操作的理念创新
才是有价值的创新
随着地方政府领导以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导视野越来越广,地方发展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观上也对旅游规划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旅游规划不能千篇一律,要绞尽脑汁地创新。没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模式,是很难打动地方领导的心的。这是好的一面,有助于推动规划编制水平,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旅游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事情的另一面,往往会演变为对创意或创新理念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具体消费业态的打造以及消费业态的配置、组合。往往导致理念飘在天上,无法落地形成真正的市场效益。因此,主政者一定要分清欲望和梦想之间的关系。有人曾尖锐地指出,欲望给人的是痛苦,梦想给人的是希望。而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是贪婪的欲望。
思路决定出路 借鉴不是移植
新的理念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出路是需要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而不是思路天然地就等同于出路。一个没法落地的思路显然不可能是一个好思路。比如,虽然在桂林、杭州等地成功地打造了水景实景演出,但是这种丰富娱乐产品的思路,在我国北方就未必可行;在南方成功的主题公园模式,在北方也未必适用。北方的气候条件直接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可售时间周期,而可售期的缩短,必将影响着这些产品的运行成本,从而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后发地区之所以有后发优势,是因为可以借鉴先发地区的发展经验,少走弯路。但借鉴不等于移植,在借鉴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在先发地区获得成功的旅游产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就像市场上很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未必是因为这个企业开发市场的能力有多强,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这个企业刚好处在了市场成长周期中,是市场内在的成长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样的,某个旅游产品之所以成功,未必完全是因为产品自身的原因,而可能是产品与市场相结合的结果。上述的轻井泽之所以成功,是得益于自身良好的休闲环境,和东京强大的总部经济的结合。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的成功,就一定不能忽视其所处区位巨大的客流量。如果忽略了对参照对象成功内在原因的深层次总结,移植的结果很可能不是高额利润,而是巨大的风险。
高中低端市场共生发展才能推动
目的地旅游市场生态系统形成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高端市场、中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只有通过这些市场的共生发展,才能推动目的地稳定的旅游市场生态系统的形成。
高端市场一般规模有限,对目的地整体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就有限,但高端市场有助于目的地树立市场形象;低端市场虽然规模较大,但是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它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聚集人气;而中端市场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兼备,是目的地最主要的经济收益来源。从营销角度看,在共生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各有侧重。低端市场应该主要通过市场内在推动力实现自发性增长,而中高端市场则需要通过有效营销体系的构建来实现竞争性增长。
应高度重视微旅游市场开发
从生活节奏、交通条件和便捷服务等角度看,近距离、多频次的“微旅游”将成为旅游中的主力军。从表面看,近距离的市场规模可能比较小,但由于旅游频次高,总体的流量会很大,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贡献总量就会形成相当大的累积效应。因此,有必要对“微旅游”进行深入研究。
从“微”与规模、速度、质量、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索从微消费(单次花费少但花费频率常态化)、微项目(单体项目小但容易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而且可以通过小项目的大聚集形成群落式竞争力)、微创新(通过虽然小但具有实实在在价值的创新来降低全面创新的风险、推动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微循环(近距离流动、快节奏消费、多频次体验)、微调整(强调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尽量避免大拆大建,而是多采取微创手术的理念,保证目的地发展肌理的延续,推动目的地的有序更新进程)等多层面研究构建完善的微旅游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