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渠道更隐蔽 且收费更高

禁令下“点招”潜行 招“才”还是招“财”?

“新华视点”记者 周婷玉 凌军辉 娄辰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2日   06 版)

    不得出台涉及“点招”录取及收费办法,深入开展以防止“点招”为重点的招生专项治理……2013年,教育部有关通知严令禁止“点招”。

    所谓“点招”,也称选择性招生,是对一些分数达到最低控制线而又上不了学校投档线的考生点名录取,享受普招学生的待遇。这个从未被认可的招生形式,却从未绝迹。眼下各地高招如火如荼,记者调查发现,严令之下“点招”不但没有禁行,反而潜行得更加隐蔽,且收费更高。

    分不够钱来凑 一个“点招”一百万

    “江苏点招网”、“求校教育”……网上热闹的“点招”网站,让今年江苏省的招生新规有些尴尬,因为根据《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江苏取消了选择性招生。

    “见面谈好——身份信息验证——签订协议——交订金——落实名额——学校交费——考试院录取查询——没录取三天内全额退费”——这是“求校教育”在网上“勾画”的“点招”基本流程图。

    这一网页上同时有一份“2013年江苏省高考点招高校目录”,列明各高校录取批次和“点招”名额,并且留下一段意味深长的说明:“点招名额一般为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今年只有1%的计划,所以你懂的。”

    记者通过网页上的联系方式与一位陈老师联系获知,“点招”学校须是考生志愿填报的学校,收费因校而异。就记者提出的南京某高校,他开出了100万元。

    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中介”中有一部分是纯骗钱的,但有一部分是确实能起作用的,他们一般都与高校或多或少有些关系,或是在学校工作过,或是认识学校有关负责人等。

    “点招”中介开出的价格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南京某本科院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点招”指标大大下降,只有去年的五分之一,但价格也上涨了5倍,去年一个“点招”指标二三十万,今年起码要100万元。

    记者还发现,在一些地方,“点招”名义上已关上大门,却打开了另一扇窗。

    “‘点招’的说法已经过时,现在艺术类招生和自主招生是比较通行的做法。”山东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山东某高校以前对本校的子弟有一些优惠政策,这两年都转移到自主招生和艺术类招生了。

    艺术类招生的“空子”较大,一是“校考”时有关系的家长会跟考官联系,保证孩子的分数不会太低;二是艺术类招生是招生学校单独划线,“基本是学校想要谁就是谁了,不过费用不低,光打通关系就得10万元以上。”这位家长说。

    某高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每年“点招”收费都在1000万以上,已经成为教师福利和学校发展经费的重要来源。

    “点招”涉多方利益 严令难挡权与钱

    点招涉及多方利益,已经形成学校、家长、中介等一条利益链条。

    “点招指标是个烫手山芋,僧多粥少,学校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南京某高校副校长说,“干扰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权,二是钱。”

    点招名额少了,不仅价格“水涨船高”,更是成为少数领导的特权。一所211高校的招生老师说,以前院系招生老师就能申请到“点招”指标,如今全部在校领导手里。“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领导。”

    山东某高校负责人说:“如果主管学校的领导给校领导来个条子,你说办不办?学校不得不办,这就只能从自主招生的路子走。”

    除领导外,“点招”指标还可以分配给“校董”或者“关系户”。近年来,为了筹措办学资金,全国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董事会。在一些高校,捐赠数十或数百万元给高校便可成为校董,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

    此外,“点招”的另一获益者是高校教职工子女。普通高校教职工子女报考父母所在学校,且上了该校所在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线,可照顾录取。这样的“内部优惠”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

    江苏一所理工类高校的在职教师告诉记者,只要是学校正式职工,其第一代直系亲属高考考本校都可以享受“点招”政策,待遇和普通招生学生一样。按照相应分数,本校子弟考生还可以选择相关专业。

    北京某高校的自主招生中,学校子弟享受加分就比普通自主招生考生要高一二十分,且不受专业限制。

    “暴晒”招考信息 消除高招“污点”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可以在预留1%计划的同时,为自主招生、保送生、特长生以及部分高校的艺术类招生预留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这些计划在录取时可以根据生源情况调剂使用。

    教育部今年5月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对于违规降分录取的“点招”行为一律立案查处,对于违规录取的学生,责成主管部门不得注册学籍。

    山东某高校负责人表示,“点招”现在打得严,这个口子基本上关闭了,但是那些有能量但孩子学习不好的人,总要上大学,自主招生就成了新的通道。“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主招生政策把点招合法化了。”

    “各种预留计划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如江苏今年的招生意见中明确高校可预留1%招生计划,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或者用于招收少量有学科特长的考生。但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这些往往成为权力和金钱交易的对象,成为一小部分特权群体共享的“蛋糕”。

    殷飞认为,变味儿的“点招”其实质就会让少数人用金钱和权力换取分数,它不仅严重侵害了大多数考生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而且是教育领域滋生腐败的温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一定要坚守这条底线,这是教育的职责和意义所在。”

    江苏省教科院张扬生研究员认为,“点招”如同毒瘤,需要猛药医治,而首要的医方就是信息公开,比如对预留计划招入的学生情况应全部予以公示,并且阐述招生的依据和理由。这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法规中加以明确,更需要各地进一步加强高招的透明度和网络化,把高招的公平之网织得更紧一些,更密一些,让这一交易没有操作的空间和时间。

    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分享到: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改进作风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日本走向更加值得警惕
为青年引路 助青年成长
“外科艺术家”的妙手仁心
熊生伟:80后中专生雪域高原绘蓝图
禁令下“点招”潜行 招“才”还是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