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9天,20名大学生记者,行进2500公里,足迹遍布唐山、张家口两市6区县,发布近3000条原创微博。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的24个寻访点,大学生记者们与巡线工一起挽起裤脚翻山越岭,跟着抄表员一道走街串巷,体验一线工人多年如一日的责任与坚守,感悟供电企业所肩负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万家灯火背后的别样青春

——大学生记者走进国网冀北电力寻访社会责任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5日   05 版)

    7月12日迎峰度夏巡护二队在万顺2回144号塔附近巡护作业(沈阳工业大学  王瑞笛摄)

    “从来没想过张家口的大风和阳光能有这么大的用处!”自小生活在张家口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任媛媛,在看到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和风车时兴奋地说。

    “冬季白毛风,春秋大黄风”是张家口的真实写照,同时这里的太阳能资源也极为丰富。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在这里生长发展,成为中国引领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风向标。

    打折的日历

    走在光伏发电区,28度倾角的光伏板绵延向天边,更远的地方,一座座风车转动着臂膀一样的扇叶,一望无际。

    “在以前,这里是片荒草地。”隋晓雨说,1988年出生的她,已经进入国网冀北电力公司3年,在工程现场身兼秘书、后勤、团委书记多个职务,见证了风光储输电站的建设成长。谈起整个电站的设备数量,她如数家珍,“风机有44台,光伏板占地2970亩。”2011年12月25日,风光储输工程一期投产,包括10万千瓦风电、4万千瓦的光伏发电、两万千瓦储能设备。

    然而,这风光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

    4月,当百花盛开的时候,张家口的坝上依然是春寒料峭;到了8月,当各地还在夏季的余热当中,坝上的夜晚就只有二三摄氏度。

    一年有365天,而对于身处张北的风光储输项目的电网建设者来说,一年的黄金施工时间只有5个月。

    张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地下火山岩层连绵纵横,最大岩石直径达3米,传统的挖掘机加破碎锤在火山岩上根本不奏效。坝上天气变化大,晴的时候施工人员刚把设备铺好,雨眨眼间就来了,刚浇筑的混凝土还没干,一阵雨灌进去就给毁了。

    遇上线路变更、材料交付等问题,减半的日历只能折上再折。26岁的工程师牛虎负责整个项目的运维管理。为了更好地与设计人员沟通,他搬到设计院,一待就是一个月,拿到图纸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工地。

    为了与国家能源大战略配合,为新能源发展模式寻找依据,就算条件再艰苦,也得跑赢这“打折的日历”。隋晓雨回忆她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场景:“全体员工会坚决服从工作部署,全力以赴保证项目按期投产!”2011年5月23日,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誓师大会上,电力员工们斗志昂扬。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挖掘机开始工作,承载着大家对新能源运用的期待。他们坚定洪亮的声音也久久回荡着。

    流动的青春

    在风光储这个年轻的项目上奋斗着一群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承载着他们梦想的风和光,如织梭一样在他们的青春里穿来穿去,织就了他们的爱情,也织就了生活。

    前额的头发已经过早地逃离了阵地,稀疏的发丝里偶尔夹杂几根白发,这样的相貌很难让人想到于磊只有35岁。于磊在风光储输项目中负责电力调度,一个下午就要核对1500多条表格数据。由于长期在电脑前熬夜,他看起来要比同龄人老五六岁。“有时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1点,中间只休息1小时。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常感到肩膀、脖子酸痛,眼睛出现红血丝、流泪都是常态。”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让于磊患上了严重的干眼症。

    比于磊大一岁的刘强看起来就要年轻很多,却一样有着自己的烦恼。他工作起来“没有休息的概念”。“孩子生病都顾不上,有时家里有事,只能匆忙地回家看一眼,第二天再赶回来。”整个35千伏集电线路3个月建设期,刘强就回过两次家。他把孩子和家人的照片存在手机里,“晚上睡觉前拿出来看看。”女儿今年上二年级,他与妻子工作都忙,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住。女儿喜欢大海,刘强答应工程结束后,带女儿去海南玩,“这也算是弥补一下心里面的愧疚吧。”

    婚期和未来对孩子的照顾是隋晓雨和未婚夫牛虎常常讨论的问题。不过这些事都因为风光储输项目二期工程的开展而搁置下来了。

    牛虎比隋晓雨大一岁,他们是同一年来到风光储输项目示范基地。由于在风光储输项目中负责的工作不同,他们每个月只能见面两三次,牛虎笑笑说:“其实习惯就好了,两个人都很忙,都能相互理解,我们还不是最苦的,单位里好多同事都是异地恋,几个月才能见到一面。”

    这样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谱写着新能源发展的光辉与梦想,他们的青春依在,但更加成熟、刚毅。他们的青春,好风光。

    (天津商业大学 古静碧 外交学院 何旻玥 河北大学 李钊)

分享到:
万家灯火背后的别样青春
康复村中穿“红马甲”的家人
“保电”的巡线工,山野的守望者
“老黄站长”与“小黄站长”的电力人生
科技创新:大学生记者感受冀北电力无人机巡线
微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