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老黄站长”与“小黄站长”的电力人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5日   05 版)

    虹桥变电站距离玉田县城东南3.5公里,是唐山市首家220kv智能化变电站。1996年,这座变电站投入运行后,黄玉国成为虹桥变电站第一任站长,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黄站长”。

    黄旭是虹桥变电站现任站长,去年刚调到虹桥,接过老黄站长的班成为虹桥第二任站长,人称“小黄站长”。

    “总有一天我会退休,但电力人的精神不会退休”

    从虹桥变电站开始土建时,黄玉国就和几位同事一起毫不犹豫地驻扎下来。“开关、刀闸的安装需要看着,型号要统一,质量要检测。我无论如何也没办法离开工地一刻。”老黄站长时时刻刻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关注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每座变电站都关乎许多用户家中的光明。”黄玉国很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保证虹桥站的正常运行,他一个月只能回一次家,赶上用电高峰时好几个月都无法和家人见面。

    黄玉国在这里工作了18年,在变电站里过了17个春节。

    快退休的他到现在还每天亲自参加变电站例行检查,“我爱我的工作,它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边一拉开关,那边机器一响,半座城市都亮了”。

    对“老黄站长”黄玉国而言,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将他工作这么多年来所积累的一切,一点一滴地传递给包括“小黄站长”黄旭在内的年轻人。“年轻人需要成长。时间会让他们成长为真正成熟的电力人,那时候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责任,明白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责任。总有一天我会退休,但电力人的精神不会退休。”

    “这就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我的责任”

    2012年8月13日,33岁的黄旭来到唐山市虹桥变电站,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个篇章。

    “站上很多师傅都是我的前辈,我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向他们学习,尤其是老黄站长。”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这么说:“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保电,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事故,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前往工作一线的准备。尤其是迎峰度夏期间,接到通知就要立即投入工作,甚至有时候大半夜来一个电话,我们就要急忙奔赴工作现场。”

    这样的工作,这样的责任,让黄旭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家人。

    聚少离多的日子,黄旭和他的妻子过了快10年。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3岁了,“我在手机上放她不同时期的照片,这样我拿出手机的时候感觉她就在我身边一点点长大。”在谈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黄旭并没有任何的抱怨和不满,他说:“这就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我的责任。”

    “责任”在一代代电力职工中传承。对他们来说,每一根电杆,每一条电缆,每一次刀闸的闭合,都是他们应尽的责任,不论是暴雨雷鸣,还是烈日暴晒。 这种传承从未间断,是年轻电力人,对老一辈无声言明的承诺。只要在电力的岗位上,光明的责任就在心头。一代代电力人,年年岁岁,用青春守护一方光明。

    (天津大学 黄世浩 中国传媒大学 陈焱松 天津师范大学 赵梦玫 中国地质大学 张琬越)

分享到:
万家灯火背后的别样青春
康复村中穿“红马甲”的家人
“保电”的巡线工,山野的守望者
“老黄站长”与“小黄站长”的电力人生
科技创新:大学生记者感受冀北电力无人机巡线
微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