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追寻中国梦大家谈

整风三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9日   02 版)

    如何反对享乐主义?要靠执政党的自觉和清醒,要靠执政党的率先垂范,要痛下决心。

    “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服务在人民。

    享乐之风,从何而来

    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充分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四风”之中,有一条是享乐主义。

    我们党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著称。提倡节俭、朴素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民务实清廉,是我们党能长期得到人民拥戴的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今天,为何享乐主义竟可以堂而皇之大行其道?

    享乐主义跟着我们取得胜利而来。毛泽东早就告诫全党:“因为胜利,……贪图享乐不愿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享乐主义随着我们执掌权力伴生。少数干部滋长了特权思想,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玩物丧志,信念动摇,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这就不仅是增长一种情绪,而是生出惰性、甚至会病入膏肓了。

    享乐主义趁着市场经济、现代化大潮蔓延。现代化使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生活中,人心浮动,难得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享乐主义便乘虚而入。这就不仅是生出一种病态,而是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了。此情绪长,此病态发,此风气烈,享乐竟成“主义”!

    其随胜利而来,我们不可能不要胜利。

    其随掌权伴生,我们不可能不去执政。

    其随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蔓延,我们不可能不搞现代化。

    那么,如何反对享乐主义?

    要靠执政党的自觉和清醒。高度警惕——享乐主义正在败坏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高度警觉——值此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享乐主义更是致命的腐蚀剂。

    要靠执政党的率先垂范。说了就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要痛下决心,全党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要害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权力涂上防止金钱、资本、市场腐蚀的防腐剂。

    不要享乐,也不要快乐?非也。享受工作,一心一意,忙并快乐着。享受生活,一茶一书,闲并快乐着。享受天伦,一生一爱,爱并快乐着。 

    “四风”越远,群众越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我的故乡贵州,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最大的省份。记得家乡人常说,“我们贵州人穷志不穷,后来要居上”,阔别几十年,故乡上得如何?虽然父老乡亲们一直在顽强拼搏,贵州已不断加快追赶步伐,近年来,几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可喜可贺,但扶贫攻坚任务仍极为艰巨。贵州要上,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后来居上”先要上到“同步小康”。正如省委书记赵克志说,现阶段在贵州“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就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看到《人民日报》7月2日头版头条报道——“贵州‘大领导’,当上‘小村官’”!

    我在贵州长大,深知那里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村村寨寨有多穷,省里的干部要真正沉到村寨去当“小村官”扶贫攻坚,有多难。可这回,干部驻村,应该是实实在在。

    一是决心大。省委强调,开展干部驻村活动,就是要让干部更加接地气,重心下移惠及基层,打好农村扶贫攻坚战,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二是有韧劲。持续3年,一年一个主题,一年比一年深入;三是广覆盖。贵州全省17672个村寨,每年集中力量帮扶6000个。要求所有省级干部都有帮扶联系点,省直部门一对一帮扶全省88个县,千余名处长一对一联系全省1446个乡镇;四是带头干。省委书记、省长都带头当“驻村干部”;五是扎根深。不仅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力争心相连,语相通。

    贵州找到了攻坚克难的办法——沉下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四风”越远,群众越近。群众越近,办法越多。干部在群众工作中接了地气,工作在深入群众中有了长进。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奋斗,“扶贫”就有望扶上去,“攻坚”就可能攻下来,“后来”也能够“同步小康”。

    这点平凡的“故乡事”,揭示着一个深刻的大道理: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

    联系群众,何以“密切”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能够不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也能“我自岿然不动”,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重要的优良作风,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最基本的依靠。

    那么,密切联系群众,何以真正作到“密切”?

    前不久,在纪念王恩茂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大家回忆起王恩茂在新疆工作时的点滴往事。

    ——解放初期,中央派王恩茂到新疆工作。一到新疆,他就下决心学习维语。长期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又已年届40岁的一员战将,要坐下来再学另一种语言,其困难可以想象。但王恩茂认为,要和新疆人民打交道,要为新疆群众办实事,要把民族工作做到家,语言再难,也要从头学。

    ——“文革”期间,王恩茂被降级安排到安徽工作,两位素不相识的维族老人,千里迢迢跑到安徽去看望他。“文革”结束后,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向中央建议,希望王恩茂能够再回新疆主持工作。政声人去后。王恩茂心中始终装着新疆各族群众,新疆各族群众也始终想念他、信任他。

    ——“文革”后,王恩茂再回新疆主政。他用一个月时间,6个人两部车,跑了南疆很多县,深入基层,深入农牧民家,直接跟群众接触。那时他已近70岁高龄,一个老红军、老革命、老干部,长时间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基层第一线。

    ——王恩茂的父亲是江西的老赤卫队员,儿子接父亲到新疆养病。病重了,叶落归根,老人想回江西,王恩茂劝老人百年后就安葬在新疆吧,自己将来也要安葬在新疆,和老人在一起。儿子、孙子也要在新疆工作,一家四代人,都要留在新疆。

    往事如烟,点点滴滴,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老一辈革命家对群众就是这样一往情深,对党的事业就是这样鞠躬尽瘁,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和使边疆富裕起来的大业,就是这样魂牵梦绕。

    联系群众,何为“密切”?是心心相印,是世代相交,是水乳相融,是血肉相连。

    联系群众,何以“密切”?4件往事,形象生动地昭示后人,必须要有一种感情,一种精神,一种热忱。老一辈革命家都有这种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精神,共同的热忱。这是我们今天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的同时,应该永远继承、不断发扬光大的传家宝。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服务在人民。记得那天参加座谈会的俞正声同志动情地说,“我一直在想,新疆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新疆各族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和使边疆富裕起来的热忱!新疆工作有很多困难,新疆工作也十分复杂,现在跟1950年代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但是离了这几条,我们很多困难会更加困难;有了这几条,我们就可以逐步地克服面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分享到:
整风三叹
“课题至上”可能毁了文史哲研究
人格的四个意义
哪些败笔弄垮了底特律
什么是良好的生活
夹缝与“二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