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南宁一文物保护单位被破坏性维修

没有资金支持的文物保护成纸上谈兵?

本报记者 谢洋 实习生 卢晓燕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30日   01 版)

    虽然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的闹市区,但宗圣源祠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平日里却鲜为人知。前不久当地媒体的一篇报道,使这座古祠堂的命运突然备受外界关注。

    这篇题为《南宁市七星路一巷“宗圣源祠”或将毁于“互动施工”》的报道称,宗圣源祠的管理方让没有资质的非文物维修人员对祠堂进行维修,结果导致一些文物受到严重破坏。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取证,并紧急叫停了“野马”施工。

    祠堂的管理方为何会让没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对文物建筑进行维修?文物管理部门为何没能及时做好文物的监管和保护工作呢?

    一座明代宗祠的命运流转

    7月2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广西南宁市七星路一巷寻访这座古宗祠,如果不是看到墙上贴出的一张居委会告示,很难从外表判断出眼前这座破旧的建筑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圣源祠。紧锁的木门外,堆满了水泥砂石,外墙上挂着的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被搅拌机遮挡得严严实实,透过门缝朝里看去,屋内空地上堆放着大量的砖瓦和木材,主体建筑上的柁墩、斗拱等木雕构件已被拆除,一根水泥柱子支撑着余下的建筑框架。

    据了解,宗圣源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是原古城村曾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的宗祠。经过一番打听,记者找到曾家后人曾昭。

    据曾昭介绍,他们家族生活的这片区域原来叫做古城村,1953年后,祠堂先后归属于农会、古城合作社、古城大队,用作办公室和会议室。1979年,南宁市扩大城区建设,撤销了古城村建制,古城村村民都转为城市居民,古城村委改为古城居委会,1982年居委会领导注册成立了古城旅社这个集体企业,至今古城旅社依然拥有宗圣源祠的产权。

    因为产权归集体,曾家在其宗祠的管理和维护上都做不了主。为了创收,古城旅社曾把祠堂租给私人老板做印刷厂。曾昭说,直到两年前,祠堂因为年久失修,主屋上的瓦掉了,屋顶也漏水了,私人老板才退租。

    2010年,宗圣源祠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政府的文物管理部门并没有下拨资金维修,曾昭跟古城旅社交涉了几次以后,对方表示愿意拿出12万元作为祠堂的维修资金,可根据评估,祠堂维修至少需要花费150万元。

    记者了解到,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后,修缮时不仅要使用特殊的原材料来保持文物的原状,而且还要聘请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来进行施工,所需费用比普通建筑施工要高得多。

    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维修,难道就眼看着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祠堂古建筑任凭雨打风吹去?宗圣源祠的产权人后来想出了一个“市场招商”的方法,没想到却给这座古建筑带来了新的伤害。

    “破坏性”维修的前前后后

    “我们掏了钱也挨了骂。”负责出资修缮宗圣源祠的个体老板农小军感觉很委屈,按照他的说法,他原先也是想着做公益,没想到会惹出这么多麻烦。

    宗圣源祠的西侧是古城旅社(也有人称作“古城大队管理委员会”)的综合楼,古城旅社将综合楼和宗圣源祠整体打包给农小军开发,通过经营综合楼获得的利润来贴补修缮祠堂。

    按计划,农小军先加高并装修综合楼,然后再维修祠堂。尽管之前反复叮嘱,但工人在综合楼的施工过程中,还是对旁边的祠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我们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确实有点缺失,肯定是有责任的,我们也责成工程队进行了整改。”农小军说。

    据了解,施工过程中对祠堂的破坏主要有三点:一是综合楼的电梯井在修建时侵占了祠堂香火堂的天井;二是由于建筑材料堆放在祠堂内,来回搬运过程中对祠堂的设施造成破坏;三是祠堂和东厢房之间的围墙被打了个洞,用来搬运建筑材料。

    祠堂和东厢房在建筑上虽然是个整体,但在产权上分属于古城旅社和曾家。农小军告诉记者,东厢房和祠堂构成一个漂亮完整的四合院。3年前,他准备承包开发这里时,就和曾家人商量,向政府申请把东厢房也列为文物建筑,但申请未获通过。“政府如果确定它为文物的话,就要拿出相应的补偿,300多平方米的地,可能对政府也是不小的负担。”农小军说。

    跟宗祠一样,东厢房后来也成了危房,出于安全考虑,曾家人今年将其拆除重建后用于出租。拆出来的青砖、黑瓦和斗拱、木梁,都卖给农小军用于修缮祠堂。为了方便运输,他们在祠堂和东厢房之间的墙壁上打了个洞,文物部门发现后,对曾昭进行了批评,并责成他马上进行修补复原。

    事实上,从今年4月曾家开始动工拆除旧宅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就经常过来干预,提醒他要注意什么,要跟文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曾昭看来,拆除旧宅是不得已而为之,曾家人对保护好自家宗祠的愿望比谁都要强。

    农小军则强调,之前媒体报道的“野马”施工队来维修祠堂并非事实,祠堂的维修方案他们委托给南宁市孔庙管理所进行制定,已经交文物部门审核通过了,他们下一步将再请有资质的公司来进行维修。

    因缺乏资金而影响文物保护的事件屡屡发生

    宗圣源祠地处南宁市青秀区纬武社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莹表示,虽然发现工程队在周边施工时对祠堂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居委会没有执法权,发现问题后都是报告给上级文保部门勒令其改正。今年5月,曾氏族人要求拆掉旧房重建时,南宁市博物馆、文体局的领导也来看过,经他们同意曾家人才施工改建的,没想到施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了损害。

    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物科一位兰(音)姓工作人员在受访时,否认了文物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存在失职。他说,市文物科主要负责南宁市6个城区及各县的文物监管工作,不定期地开展文物巡查,从总体上说,监管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对于宗圣源祠遭到损坏没得到及时制止,他解释说,“管理部门虽然经常去那里,但也不可能天天盯着。发现问题后,青秀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的领导也去了,并要求他们停工,但最后效果不是很明显”。

    “青秀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是有执法权的,文物属于哪个城区,就由哪个城区的政府直接管理。”这位工作人员说。

    “宗圣源祠是南宁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必须要经过市里面同意,因为哪一级公告的,哪一级必须要审批。”青秀区文体局局长赖清伶说,“宗圣源祠遭到破坏经媒体曝光后,现在正让一个有资质的单位做维修方案,这个情况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也是知道的。”记者想进一步了解详情,赖清伶以开会忙为由挂断了电话。

    事实上,宗圣源祠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修缮,一个根本原因是没钱。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物科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也就是说,这个建筑的产权属于谁,就由谁来维修,如果确实存在困难,政府可以给适当的补贴。

    据了解,南宁市政府每年下拨60万元的文物维修经费,“从维修经费来看,还是少了些,但政府拨的钱不是直接拿去维护修缮的,只是用于维护的补助。政府可以对文物进行抢救性的维修,但主要还是谁拥有谁维修。”文物科兰(音)姓工作人员说。

    维修经费的捉襟见肘,使得因缺乏资金而影响文物保护的事件屡屡发生。去年,南宁清末民初民居群金狮巷就曾发生过文物变危房,居民向文物部门打报告申请拆旧建新,但申请了3年,文物部门却始终让他们自己维修。最终难以承受维修费的居民拆除了危房,给这片文物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有。《文物保护法》出台有十多年了,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物科兰(音)姓工作人员认为,对于文物,最好的保护办法是政府出钱,把产权买下来,然后作为政府的资产来维护,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报南宁7月29日电

分享到:
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
强军目标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触碰八项规定“高压线” 8个月2200多人次受处分
企业要为青山绿水担起更大责任
教育部接受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请辞申请
二○一三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启动
没有资金支持的文物保护成纸上谈兵?
浙江丽水直播“电视问政”
刘珪:铁血连长身怀特战绝技
曾昇铨:特战精兵勇闯信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