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4岁的冀冬又一次毕业了。只不过这一次,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是从“微软云加速器”毕业的,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毕业成果——为盲人开发的无障碍语音系列软件已经有了6万个付费用户。过去6个月里,冀冬参与创立的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微软云加速器”项目的扶持下,得到了全方位的创业培训,“技术、市场运营、融资甚至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都有了预料之外的提升。”冀冬说。
并不是所有的青年创业者都像冀冬这样幸运。“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充满了激情和勇气,但由于缺乏资源,找不到适合的方法和平台,仅凭一腔热血很快遭遇创业瓶颈”,负责“微软云加速器”项目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云加速器总经理林为千打比方说,就像一头闯进了瓷器店的公牛,很生猛,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结果一塌糊涂,自己也被撞得头破血流。
正是看到年轻人在创业领域的需求,微软在全球创业热度较高的美国、印度和中国等国家推出了“云加速器”项目,选择有商业和技术前景的初创企业给予6个月的扶持,提供包括技术、办公场所、商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已经有30多家企业从“云加速器”项目毕业。
当创业梦遭遇软环境不足
2008年,搞技术出身的冀冬遇到盲人曹军,曹军希望冀冬能开发一款让盲人也能通过手机上网的软件。很快,冀冬研发出了“让手机说话”的软件,并放弃了之前的工作,与曹军一起开始了盲人软件的创业之旅。可是创业的难题接踵而至,最先碰到的就是招聘的难题,很多人觉得给盲人开发软件没前途,也有人认为这个公司规模小,不能长久发展下去。
招不到人、也招不起人,这是很多创业青年面临的共同问题。创办你听网的音乐人王智翔的梦想是把音乐和社交网络深度结合,但他刚刚成立的新公司实在不足以吸引好的唱片人和技术人员加入。没办法,对技术一窍不通的王智翔只能自学产品设计软件。“这个过程很艰辛,也花费了很多时间。”王智翔说。
作为盲人,曹军希望自己也能浏览网页,使用QQ、微博等社交工具,但开发这样的软件必须获得第三方软件公司的支持和配合。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曹军吃了不少闭门羹。对曹军这样的早期创业者来说,要在一个新的领域建立商业社交圈的成本很高,而初创企业自身又需要这种商业社交圈所带来的资源。王智翔说,他特别渴望能接触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投资人,但没有人脉资源的积累,处处碰壁。
“很多年轻的创业者都有好的创意,但就是很难落实到商业运营模式里面。创业需要技术,更需要市场。”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刘海梅说。作为“微软云加速器”为创业企业聘请的导师,她认为,青年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大同小异,一方面需要自己沉下心来,创新运营模式进行突围,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上形成一种帮扶机制。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说,比尔·盖茨在创业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就是有勇气敢邀请当时已经小有地位的史蒂夫·鲍尔默到自己的公司工作。比尔·盖茨近乎神话的创业故事或许与美国的创业软环境密不可分。在张亚勤看来,中国创业软环境的不足,牵制了青年人创业梦的实现。软环境包括中介服务、对创业者的培训,以及其他的各种支持等。
加速器的帮扶模式能否复制
2013年1月,保益互动和你听网等20家企业一起成为“微软云加速器”的二期入驻企业。在6个月里,加速器平台将为这些青年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招聘人才、指导媒体营销好招商融资,并提供一对一的导师指导。
冀冬团队的企业导师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何庆源。他告诉冀冬,任何一个企业从创始走向成熟都有一个“精益创业”的过程,从发现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需求,到研发产品、拓展市场。他渐渐明白,仅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要探索的是,用商业运作的模式建立一个有自身造血功能的“有机体”。
张亚勤认为,青年创业者要认识到创业不能仅仅依靠创新的想法和技术,更要考虑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一定要“黏住”用户,可持续地积累用户,增强用户黏性。“这些行业精英告诉你的经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曹军说,入驻“微软云加速器”带给他的“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我惊讶于这个孵化器会在所有的细节上帮助你。”王智翔说,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漏洞也在6个月的短训期间渐渐补上。
经过人力资源的培训,王智翔意识到,之前找不到人是因为自己并没有想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总是不停地面试,觉得这个还行,那个也凑合,但又谁都不满意。我的导师告诉我,重要的是,先想清楚这个职位需要的人是什么样的,要有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技能,可以有哪些缺陷,哪些问题不能有。你想得越清楚,就越会招到一个合适的人。”
让曹军印象最深的是4月初通过“云加速器”的推荐,他参加了一档电视节目。这一次,他的公益执着再次感动了投资方,得到了500万元的创业资金。通过这个节目,曹军也获得了很多国内外的政府机构、NGO组织和企业的人脉,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合作。
林为千把创业企业需要的扶持资源概括为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环境5个方面。对于创业者来说,在初期最需要的可能是资金的对接,但是在林为千看来,大企业能向初创企业提供的帮扶资源,最核心的还是市场和用户。在林为千看来,大企业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这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是不易获得的。这也是微软作为一家成熟的技术公司能为创业者提供的平台。他说,技术和资金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市场渠道的建立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反过来,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获得资金和社会关注。
如何营造创业生态环境
现在曹军有个大的心愿,就是能与微软达成长期的合作,毕竟“云加速器”6个月的短期培训不能解决青年创业的所有问题。林为千认为,社会和已经成熟的企业,需要为年轻创业者营造一个适合创业的生态环境。在他看来,这种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包括方向引领、社会支持和企业帮扶3个方面。
首先是传授已有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论,降低创业者失败的风险,提高生存率。林为千认为,成熟的方法论可以教会这些年轻的创业者如何思考问题,启发他们认识到企业现在的缺陷,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各种瓶颈的掣肘。
社会创业环境的支持,则来自教育模式的支撑。
“中国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缺乏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引导,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往往缺少独特性。”张业勤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缺少商业意识的熏陶。
与此不同的是国外的教育模式。“从早期就开始提供商业培训的教育,帮助学生开放思维,培养一种创意、设计的思考,给学生很多商业实践的机会。”林为千说,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社会对创业失败者有更多的包容,年轻的创业者身上背负的包袱会少一些。
他介绍,在国外,很多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在大力地尽其所能,扶持和帮助这些初创企业。
这种跨企业跨界的帮扶对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林为千认为,中国的年轻创业者更需要一个密集的课程培训和创业环境,在较短的时间里强化创业基本思维,培养创业技能。
在北京的中关村,除了微软云加速器、诺基亚体验创新中心这种跨国企业内生的孵化器,还有创新工场、3W咖啡等多种形态的孵化环境。据张亚勤介绍,中关村管理委员会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包括创业政策在内的支持,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给年轻人公平的竞争机会,增加创业的成功率。
政策的支持和孵化器的扶助都是为了给年轻的创业者营造一个良性的创业环境,最关键的是,让创业者专注地做一件事。“青年创业者要有一个梦想,要有一个目标,要有具体的执行路径。成功创业者的共性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现。”张亚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