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舆论哗然的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事件,除了激起公众对法官底线沦陷的批评外,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的讨论,即摄像头下的个人隐私何处安放?此次丑闻的曝光,酒店的摄像头立了一大功,举报者正是凭着监控视频让嫖娼法官现了形。人们欢呼摄像头反腐的胜利,心里却又隐隐有些不安:摄像头密布的社会中,法官嫖娼的监控视频会被曝光,普通人的隐私信息同样可能泄露。一个细节是,举报人只用了两根烟,就从酒店获得了所有想要的监控视频。
巧的是,在上海法官嫖娼丑闻曝光之后不久,河南出台了一个规定,个人或单位禁止传播公共场所监控视频。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这个规定被很多网友误读为是“吸取上海教训”,封堵公民反腐途径、打压公民监督。酒店监控视频刚在上海立了功,河南立刻就禁止传播了。其实这纯粹是假性因果,河南的规定完全是躺着中枪了。河南此一规定与上海毫无关系,并非为了封堵公民反腐,而是为了保障公民隐私,很多地方摄像头安装过于随意,且对监控视频的管理非常混乱,很多涉及公民隐私的监控视频在网上随意传播,制造了一起起让网民亢奋、让当事人深受伤害的事件。
朋友一位同事的一段经历,虽然既奇葩又狗血,但也反映了摄像头布满头顶所带来的问题。有一次他去交通大队交违章罚款,无意中看了一眼摄像头所拍的违章照片,眼中立刻喷火,他从照片中看到他爱人开着车和一个陌生男人在一起,那男人搂着他爱人的肩膀。然后就是天天吵闹,自然就分手了。这个极端狗血的案例虽不能说明问题,但人们在慨叹“因果报应”时,也会对头顶那些将自己所有行为尽录眼底的高清摄像头充满不安。让人不安的案例太多了,上海地铁站年轻男女亲热视频在网上的广泛传播;某地“摸奶哥”监控视频中的丑态窘态……都使摄像头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到底要自由,还是要安全?经常有人设置这样的议题将人们推到“自由与安全”的两难抉择中。当发生一起因监控信息泄露引发伤害的事件后,人们会倾向于“要自由”;而发生一起公共安全事件后,人们会倾向于“要安全”。其实,自由与安全并不对立,摄像头并不必然侵犯公民隐私,在负责任的管理下自由与安全是可以兼得的。
其实,人们很多时候并不担心头顶的摄像头,而是担心摄像头后面管理信息的人。当下,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对摄像头有一种过度的依赖,为了加强治安管理,会不断地安装摄像头,以为摄像头越多就越有安全保障。只顾着无限制地安装,却很少思考如何管理好这些摄像头。公共场所的摄像头,会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因为人们会觉得这种监控会对犯罪形成威慑,这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可摄像头后不负责任的管理者,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当用两根香烟作为交换就可以拿走所有的酒店监控视频时,人们哪里有半点儿安全感可言?当街头摄像头所拍摄的内容可能被任何人看到时,人们如何能心安?
所以,问题不在要不要摄像头,而在于如何立法规范监控视频,管好掌握着监控信息的管理者,使监控视频只能用于保障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