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几乎普遍遭遇“高温烧烤”的季节,海拔4200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最低气温已经到了零下2摄氏度,日间最高气温也不过20多摄氏度。
8月15日上午,在瑟瑟凉风中,由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援建的石渠县虾扎乡爱心希望小学热热闹闹地举行了竣工移交仪式。
记者到达虾扎乡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时,孩子们已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他们穿着崭新的校服和球鞋,小脸蛋上泛着高原红。在新教室里,孩子们把手背在身后,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放声朗读。
去年,由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员工捐款,四川宏业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设计中心、四川东祥监理公司、四川科瑞德文传公司等单位共同援建了这所高原上的希望小学。
学校教学楼1700平方米,食堂570平方米,教室12间。教学楼后面,是一个沙石表面的足球场。外人并不知道,过去这里是一大片沼泽地。
自发赶来的当地群众把小操场围了整整一圈,当成都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卓明向石渠县委书记伍强移交学校钥匙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当地群众来说,这所学校的落成,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2012年9月,总投资32.15亿元、历时逾半年的“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以下简称“新甘石工程”)竣工通电,这段全长1015公里的线路极大改善了甘孜北部藏区群众的用电条件,缺电也不再是他们的烦恼。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藏区孩子的就学条件艰苦得出乎他们的想象。
从每年的9月中旬开始,当地气温就开始急剧下降,随后就会被冰雪覆盖,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直到来年3月才会稍有好转。这里的孩子只能利用春夏两季短暂的五六个月时间学习。
虾扎乡平均海拔大约3900米,全乡人口约3000人。曾经的虾扎乡小学位于海拔稍高的山坡上,校舍简陋,吃水困难。全校总共6个班,其中学前班两个,一至四年级各1个班。
“由于游牧散居的特点,村与村之间相距甚远。大一点的村才可能有村校,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硬件条件非常落后,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在虾扎乡小学任教10年的语文教师于雪刚说,“许多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就辍学回家放牧、挖虫草了。”
成都供电公司新甘石工程石渠标段指挥长周宝健说,自己和同事看到这些场景,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很想在修建电网之余为当地藏族同胞做点什么。
于是,建好新甘石工程之后,成都供电公司的员工发起了募捐行动,一共募集了500万元,石渠县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投入了配套资金600万元,学校总投资1100万元。
新的虾扎乡希望小学于2012年6月动工修建。由于高原严寒,去年9月工程停工,今年5月才恢复开工,并在今年8月竣工。
学校的建设深得民心。一位藏族阿妈每天义务地帮助施工队背砖。工人们一再劝阻,但她依旧执意坚持,“我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早日到条件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
成都供电公司还增资20万元购买了一套净水系统,为虾扎乡的孩子提供干净的水源,并在校内搭建箱变、配电房等,保证校舍的电力供应。
“有了这样的硬件条件,学校肯定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资,帮助孩子开拓眼界。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会逐步转变,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虾扎小学校长扎郎塔说。
在新落成的希望小学的二楼,还有一个由四川省电力公司团委出资30万元建设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室内摆放着彩色的桌椅、儿童读物、各类模型和液晶电脑,隔壁还设有宽敞的舞蹈教室。这个中心将直接服务当地青少年,用于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以前的学校很冷,手冻得都打不直,现在有电暖气了,我们不会那么冷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虾扎乡小学四年级学生乌拥措高兴地说。
除虾扎乡希望小学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外,新甘石工程期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团委在工程沿线建设“国家电网川电藏区牧民定居点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包括虾扎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内,已经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4家,共投资100万元。根据各点实际情况,为其配置学生基本餐饮用品、床上用品、学习用品、图书阅览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热水器等硬件设施。
看着虾扎乡希望小学落成启用,即将退休的周宝健感到很欣慰,他还有很多设想,比如在学校里种上绿树,为孩子们铺上和城里一样的塑胶跑道等。他希望,那里的孩子能享受到和内地学生一样好的教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