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档案
杨海红:至诚书店老板
关键词:贫困生、观察、发现
创业亮点:友情带来新机遇
“谢绝推销!”宿舍门上贴着不客气的告示,这正是学年伊始大采购的热闹时候,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大一新生杨海红硬着头皮敲开了下一间宿舍的门。3年后,拥有两家店铺的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说:“我知道那只是一个开始。”
创业的最初动力仅仅是对于减轻家庭负担的期望。杨海红生长在山西农村的一个单亲家庭,有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的经历。几经奋斗考进大学,兴奋劲儿过后,他发现校内的笔芯比自己在老家用的贵很多,这不就是商机么。
他上网搜索到了更便宜的货源,从同学朋友那儿凑齐了3000元进了第一批笔芯,和朋友摆起地摊来。一开始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他经过观察发现,同学们更习惯使用另一品牌的笔芯,他赶紧调整货源。杨海红认定的是:不会为暂时的利益而贩售非品牌产品。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从开始的抵触逐渐变成信任,杨海红的文具摊子进货日渐频繁,文具越卖越多,种类也不仅限于笔芯了。校园里有一家主营二手教辅的至诚书店,经协商,杨海红取得了店内的一小角,有了固定的文具摊。
在书店里守着文具摊,杨海红有了新发现:工程大学并不限制学生使用非学校提供的教材,同学们也习惯于用更便宜的二手教材,因此二手教材很受欢迎。了解到至诚书店老板是大四学长,毕业前迟早会将书店出兑,书店出兑给谁尚不确定,但杨海红已经开始默默记下每一个光顾书店同学的需求和购买习惯。等到学长毕业,一切仿佛水到渠成,杨海红凑了3万元,接手了书店和剩余的书籍。
经过前期的观察,杨海红已经摸清了二手书店的营业规律:期末收书,假期整理,开学迎来旺季。他将书店装修一新,将书籍分类摆放,以方便同学们寻找;校内掀起考研热,他就购进考研类二手书籍,非旺季也能卖得很好;旧书收集随机性强,他通过布告栏求书,尽量凑成套再出售,效果不错。文具老本行他也没放弃,二手书的淡季就靠卖文具顶着。
每一年暑期筹备迎新都是场冒险。一次开学前听说新生需要画图工具,他抢先进货。那一年的新生有3000人,他卖出去2000多套画图工具。另一次迎新,他花了7万元购置了大一新生所需的全部种类教材,整理成套,打算大赚一笔。结果小道消息说学校要统一购置教材。虽然后来证明小道消息不实,但这还是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友情也给杨海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刚盘下文具角时杨海红结识了学校收废品的潘大叔,就经常给潘大叔的孩子补课,潘大叔也很喜欢这个有心劲儿的孩子,后来通过潘大叔,杨海红租下了校外的一家店铺,开起了格子铺。
“我到现在还觉得自己是个贫困生,总觉得给家里的还不够。”杨海红微笑着说,“受过帮助,我也希望能回馈,所以资助了一个小女孩,贫困生来我店里也能享受优惠。对于创业,我一直坚信吉人自有天相,能人自有妙计:得有想法,看见机遇就要最快速度抓住,当然,失败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要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