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8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用青春践行梦想

走近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

许昌学院 马阳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8月29日   06 版)

    “雷锋号”电力抢修队队员合影

    7月27日下午4时左右,周六,很多人都在家休息或者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游玩,然而在桐柏路某小区的街边出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头带天蓝色安全帽,身着蓝色牛仔长衣长裤,一双厚厚的白色手套。他们用具有标志性的红线圈了一个安全区域,红绳上显示着这样一排字:国家电网,止步,高压危险。在这里,他们爬到高高的电线杆上,检修着电路,更换着变压器。在路边停着一辆醒目的橘黄色的电力抢修车,他们就是这支平凡却并不普通的“雷锋号”电力抢修队。

    在这支“雷锋号”的队员中,有绿色的青春,有红色的温暖,还有蓝色的梦想。

    青春与雷锋精神同行,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是一支平凡的青年队伍,从2002年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成立到现在,队员已由当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55人,平均年龄仅有29.3岁,数十年的青春路,数十年的雷锋情,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里,把青春奉献给了郑州122万电力客户。

    队长张洋于1999年来到这里,已经有整整15年的时间了。他说:“很多队友都是从那时候一步一步走来的,我们从4人的团队发展至今,中间也有一些队员表示过质疑和不理解。但是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扶持,不断给大家讲解,不断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如今,我们的应急抢险保供电以及帮扶社会优抚对象这些工作也算是得心应手了。”

    11年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与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总能在街头巷尾看到,“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的队员不是在检修施工、抢修配电网事故,就是在帮助市民解决用电难题。

    年轻的队员们积极传承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开展设备巡视、消缺,加强标准化管理,治理树线矛盾,使郑州市区中压用户供电可靠率从98.5%提升到99.96%;他们积极创新,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率先开展10千伏架空线路旁路作业、带电作业等,引领全省配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他们恪尽职守,先后完成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2260余次重大保电任务,并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再次出征奔赴巴蜀重灾区,展开了一场抗震救灾保供电的攻坚战。

    在为“国务院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保电中,张洋带领的这支“雷锋号”电力抢修队冒着30多度的高温,忍受着蚊虫叮咬,9天9夜不间断坚守在发电车上,每20分钟巡视一次,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指挥部没有停电一秒钟。随后,他们又辗转成都、都江堰、广元、绵阳等灾区,冒着余震不断、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的危险,出色完成了对国务院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战地医院、灾民安置区等保电任务,成为最后一支撤离的河南省保电队伍。

    把爱心比喻成一张电网,自己和队友是甘愿当传递爱心的导线

    “雷锋号”电力抢修队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队长张洋说:“把爱心比喻成一张电网,自己和队友是甘愿当传递爱心的导线。”

    他说,这也是他们这个团队一直坚持的。据了解,这11年间他们共走访老红军、老八路、军烈属、孤寡老人、伤残军人、革命老干部2050多次,回访810多次,免费为他们处理各类用电难题4100余次;更换低压下户线线路173公里、变压器台区350多台,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6200余次,这样的事迹也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近万次,并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有人还在质疑他们的爱心是短暂的时候,他们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这11年里,他们送出的温暖无法用数字衡量。队长张洋说;“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帮助别人让一个人更快乐,更自信。”

分享到:
无畏高温酷暑 共筑电网伟业
用青春践行梦想
一个普通输电工人的中国梦
身边的“光明卫士”
40℃高温下电力人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