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室讲台上的是福州一中高二女生陈韵正,而她的“学生”则是闽东贫困山区寿宁县屏峰小学的小朋友们。按照陈韵正的要求,小朋友们动手拼接桌椅,紧锣密鼓地摆设起自己的“店铺”。他们有的剪纸,有的涂画,有的在桌面摆上饼干糖果之类的食品,开始吆喝招揽“生意”。场面好不热闹。这是福建宁德电视台前不久播出的支教专题片《用简单的心做快乐的事》中的一个镜头。
未满18岁的陈韵正已经是第二次随大学生志愿者到屏峰小学支教了。这节颇受农村孩子们喜欢的“买卖课”创意,源于她小时候在美国的留学经历。“2007年我在美国读六年级时上过一堂商业课,当时老师让我们自己设计店铺和海报,自己当老板,用虚拟货币代替真币,在店里摆好许多小食品小工艺品,凭自己的本事招揽其他同学来买东西。”她觉得这堂课不仅好玩,而且还能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于是就尝试把美国的教育模式“搬”到中国的农村小学。
去年暑期,刚读完高一的陈韵正和几个大学生、高中毕业生一起前往屏峰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助学夏令营活动。这是她第一次到贫困山村支教,首先面对的是角色转换问题——自己在家里也是孩子,同样需要父母呵护,可现在要去照顾比自己小七八岁的弟弟妹妹们。低年级的小朋友爱耍脾气,而高年级的大孩子却不太听话,陈韵正一时感到束手无策。她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介绍自己在美国读书以及行走10多个国家的经历,也没能引起孩子们多大的兴趣,“他们似乎更喜欢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天然游乐场,而对于外面的世界并不感冒。”陈韵正觉得有点失望。
第一次支教,陈韵正带着被蚊虫叮咬的数十个脓包回到了城市。“由于支教时间短,准备又不充分,刚和孩子们混熟就要返程回家了,这让我十分期待第二次支教,好把第一年留下的遗憾补上。”陈韵正说。
有了第一次支教的经历,再加上对屏峰村不再陌生,再次来到老地方的陈韵正首先尝试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她特地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小丸子姐姐”,试着和他们做朋友而不是当“小老师”。她与高年级的女生们互通书信,了解她们的家庭情况和兴趣爱好,以便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
“蔡钰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她家有4个兄弟姐妹,两个姐姐在外打工,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平时妈妈忙于采茶,爷爷奶奶也都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所以很少有人关心她。” 陈韵正拿着一叠孩子们写的信介绍说,“蔡钰告诉我,我的回信让她第一次感到自己被人重视,也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这让我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终于被她认可了。”
正是这样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让陈韵正对农村的孩子有了真切的认识。“我原本以为,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产生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产生学习的动力,以便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将来也能像自己那样在世界上自由行走。”陈韵正坦陈,“但是,有的农村孩子就是贪玩不爱读书,有的家庭供不起孩子继续读书,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我想他们只要每天开开心心的,朴实善良,懂得施予和感恩,即便长期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村,不也挺好吗?”
陈韵正在10岁那年随父母到美国学习一年半时间,接触到了不同的种族和文化,使她更具包容性。她准备明年夏季到美国上大学之前,再去中国农村支教一次。她说:“我不再试图去改变孩子们什么了,而是和他们一起共享暑期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