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竹 实习生许婕)“在总体创造性思维的得分上,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较高,日本学生较低;在创造性的5个项目比较上,在问题提出、科学想象、问题解决上,中国学生得分都显著高于英国、日本学生;但在产品设计和产品改进上,中国学生得分则显著低于英国、日本学生。”
在北京师范大学近日举行的第八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林崇德公布了一项以青少年创造力为研究对象的跨文化研究成果。
通过对中国、英国、日本3个国家840名学生的取样分析和中国、日本、英国、德国4个国家的1233名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比较发现,好奇心和冒险性是各国青少年创造性人格中都较为突出的方面,但在其他方面,各国青少年则存在显著差异:开放性是中国青少年创造性人格中的突出特点,自我接纳是英国青少年的突出特点,怀疑性是日本青少年的突出特点,德国青少年的较为突出特点则是坚持性和独立性。
在创造性的3个维度上,中国学生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要高于日本、英国学生;英国学生则在独特性维度上分数最高,显著高于中国和日本。
林崇德就此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应当培养的是“T”型人才,即将东西方教育模式融为一体,既强调东方模式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读书、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又要强调西方模式的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和实践能力培养。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我国10所高校的千名学生进行了抽样和实验。数据表明,创造力的高低与开放性、心理健康水平都成正比,即被试者的开放性越大,创造力也就越高;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大学生,创造力水平也高。实验证明,通过对中等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使其情绪恢复正常后,其创造力水平也会显著提高。
据悉,本次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由北师大心理学院主办,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协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学者和学生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英国、荷兰等地区的华人心理学家400余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