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石家庄:80后90后追捧20平方米小书屋

本报记者 樊江涛 实习生 耿学清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03日   09 版)

    一个面积不到20平方米、有6000多册图书的小书店的去留,再一次引发了石家庄众多80后、90后的关注。

    8月30日,等闲书店在其新浪微博发布消息:书店将再次面临搬迁,正在找新店址。“请小伙伴们帮帮忙吧”!

    创办于2011年的等闲书店,在石家庄爱书的年轻人中可谓“店小名气大”。在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当下,这个小得可怜的特价人文社科书店,两年多来每有波折,总能牵动当地80后、90后爱书人的心,引得这些“网络一代”出手相助。

    这一次也是这样,此条微博发布一天时间即被转发174条、评论40多条。在众人帮助下,9月1日,等闲书店又找到了新的落脚地。

    书店蜗居旧楼中

    很多书友得知“等闲”的声名,多是通过圈子里的口耳相传和媒体报道。

    书店主人是85后女孩王砂,她曾经每周都要为《燕赵都市报》的“悦读周刊”推荐书目;她还是河北电视台名牌栏目《读书》策划会的座上宾。得知“等闲”的此次变故,河北电台主持人李爽更是在微博上“惊呼”:“太突然了,还没有请你做节目呢……”

    有青年网友将石家庄草地音乐节、石门电影沙龙和等闲书店并誉为石家庄的“三大文化绿洲”。“等闲”在青年人中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是一家书店。

    它是“随手送书下乡活动”石家庄的收书点,也是这些爱书人组团去打羽毛球前的集合地,它还曾作为“城市定向”活动的一站——活动参加者要循着预先设定的石家庄各城市坐标完成指定任务——而王砂给参与者布置的题目是背诵一首李贺的诗……

    而当书友真正走进等闲书店时,第一感觉通常却是“盛名难副”的小失落——他们没想到,这座本土文化地标竟然如此狭促而简陋。

    “等闲”时下正“蜗居”在一座加油站和市城管局大院之间的旧楼内——较之先前开在不显眼的居民楼下、隐藏在藤蔓摇曳的广告牌后的小书店,更难被行色匆匆的人们关注。

    加起来不到20平方米的两间小屋,被6000余册图书塞得满满当当,每一本都是店主人从各大书城、图书批发市场淘选而来。王砂据实以告:“说白了,就是清理的库存和处理的尾货。” 

    每月2000元的房租,空调依然是奢侈品,但比去年稍显进步的是房顶上旋转着两把扇叶已泛黄的吊扇。

    但当静下心来,“等闲”的气场就会慢慢释放。

    桌子上,一位书友送来的“飘逸壶”冒着热气“咕咕”作响,泡着另一位书友从英国带回的黑茶;桌上摆放的以“等闲”为主题的书签是爱好摄影的书友制作相赠;吊兰、芦荟、田七等盆栽也多是书友随手栽插、精心管护;小“道具”更在窗台上的盆栽间钻来跳去——六个月前,原主人将它送给王砂时表示:每个著名书店可都要有一只“书店猫”啊!

    微博网友“杨松霖”去年在逛完书店后,尽管深感“店内蚊子太多,且无空调电扇”,但仍在互联网上留下评价:店小书多,皮薄馅大,价廉物美,有品有位。

    网上相识,书店相遇

    等闲书店成立于被称为“书店倒闭年”的2011年。

    那一年,在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的冲击下,“风入松”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店先后关门歇业;石家庄颇有知名度的本土人文社科书店——嘟嘟知识书店也在那一年倒闭——为此石家庄爱书人曾感叹:“嘟嘟”打不过“当当”! 

    新书、便宜、方便,是读者选择网络购书的三大原因。王砂知道:卖新书,无论是上架速度还是折扣力度,“等闲”都不是网络书店的对手。但由于求“新”以及资金运营等原因,网络书店会将出版不久的图书归于“旧书”,匆匆下架。

    “差异求生存。”王砂将“等闲”定位为特价人文社科书店——店内特价出售出版日期较早的人文社科类书籍。

    在成立之初,王砂就没想与网络为敌。她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了自己的网络书店,并且为等闲书店开了微博,在“豆瓣”建了小站。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等闲”的粉丝绝大多数为80后、90后年轻人。这些“拥趸”初识“等闲”也都是在微博、豆瓣等时尚网络聚地。而今他们在书店相遇,也通常以网名相称。

    “在网上买书,想好要买哪一本,然后搜索、下单——简单而明确,缺少‘逛’的乐趣。”书友“撞墙”告诉记者,“在‘等闲’则不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快,“发现的惊喜”和“交流的乐趣”就吸引着“网络一代”暂时离开互联网,走进“等闲”。

    从去年4月开始,每到周末更有“零门槛”的读书会在“等闲”举行。“相较于单纯的书籍卖场缺少人文关怀而冷冰冰的,这里好像冬天里的红泥小火炉,靠近便觉得温暖。”得知“等闲”的困境,一位书友在其所写的《等闲印象》中这样写道。

    再小的书店,也要有立场

    即便不买书,也常有80后、90后书友光顾“等闲”——或聊天小聚、或抱着吉他浅吟低唱。

    书友爱“等闲”首先爱它的“气质”。而王砂给书店起名“等闲”,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有一种不因循传统、凡事自有态度的“帅气”。

    3年前,王砂结束了自己在德国的“互惠生”生活。学工科的她离开了曾经工作过的北京回到家乡石家庄,决定开一家普通的小书店。为了积累经验,她在北京的书店打工多日,记住了一句话:“即使再小的书店,也要有自己的立场。”而“等闲”的立场是:不为赚钱,不卖教辅,只卖“书”。

    时下的困境,并非是等闲书店遭遇的第一关。为了“等闲”的“立场”,3年来王砂苦苦支撑。特别是今年春节过后,由于书店突遇“搬迁”,面临经营困难。最难时,到医院就医所需的300多元的治疗费,王砂都差点拿不出。

    为了维持书店运转,王砂雇了店员,自己则重新捡起了搁置三年多的老本行——工程设计,用打工挣来的工资支付店员工资、缴纳书店房租水电。

    令王砂欣慰的是:“虽然书店易址,却基本没‘掉粉’。”每有变化,王砂总是通过网络与书友热烈互动:从新雇店员是否称职到时下是否搬入力邀等闲的咖啡店……

    今年3月到6月,由于王砂刚找到新工作而新雇店员又没有及时到位,书店不得已关关停停。于是王砂将钥匙放在门槛上一个伸手可及的位置,不时会有熟悉的书友开门进店——帮她收拾店铺、迎客售书。

    “这里是爱书的理想主义者的聚点。”书友张安仁告诉记者,“守卫这里不仅是为店主,更是为自己。”

    “时下‘等闲’的困境并非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王砂很坚定。

分享到:
石家庄:80后90后追捧20平方米小书屋
上海:大学生走街串巷把脉民营书店
当代艺术品将有“身份证”
“慕课”能否取代学校课堂
饕餮石头宴
书籍楼梯
徽剧《惊魂记》在京上演
去国博看卢浮宫
《一九四二》领跑第29届金鸡提名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