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用化学方法实现体细胞“重编程”

北大解决克隆技术伦理难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03日   03 版)

    本报讯(记者陈竹)北京大学近日公布一科研成果称,一只叫做“贝贝”的黑白相嵌小鼠在其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实验室的诞生,不仅验证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论,还意味着未来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可能迈进一大步——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所需的细胞来源有望得到解决。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宏魁和博士后赵扬带领的研究团队的一项革命性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成体细胞“发育时钟”逆转、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2012年,由于发现可以重新编程的成熟细胞以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才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因此,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1997年,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诞生的克隆羊多利亮相,但这项技术在用于人体时,需要使用人体的卵细胞,并要破坏一个正常的人类胚胎,这项被指为“破坏生命”的技术一直存在伦理上的争议。

    邓宏魁研究组则另辟蹊径,采用化学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4个化学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后,成功将已经分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各种组织器官类型的多潜能性干细胞。这种采用化学诱导进行体细胞重编程的方法,是有别于以往体细胞重编程方法的全新途径,避免了伦理争议和基因突变。小鼠“贝贝”就是用化学方法将成体细胞重编程得到多潜能干细胞的成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9月03日 03 版

谁制造这起招生乌龙事件
北大解决克隆技术伦理难题
图片新闻
打击报复举报人,滥权者有三大“法律利器”
北京治堵再出“限字诀”
近三成网民呼吁“先拿公车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