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沈阳开幕,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航天员张晓光在开幕式上传递火炬。这个小山沟里奋斗出来的穷孩子不仅通过努力成为航天员,继而又光荣地成为十二运的火炬手。他用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坚持梦想,并不懈努力,你的梦想就不会遥远。
差点错过改变命运的机会
张晓光的命运转折点发生在1985年,当时他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高中生。那年3月中旬的一天,辽宁锦州黑山三高教导处通知,第二天早上4点,全校高三男生统一乘大客车到锦州航校参加飞行员体检。但不巧的是,张晓光那天是从农村老家赶到县城,错过了开往锦州的大客车——这班车,通往他命运中至关重要的一站。
客车不行,坐火车。到了火车站,张晓光渐渐失去了信心,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个子太小,去了也没什么指望,就把火车票退了,垂头丧气地打算回家。
“贵人”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地点出现了。出火车站时,张晓光迎面碰到同学刘英福,原来他也报考飞行员,也是去晚了没赶上客车,打算乘火车去锦州。刘英福给张晓光打气:咱农村孩子有这样的机会不容易,哪怕有一线希望,都应该试一试。在刘英福的劝说下,张晓光重新买了张火车票,由于兜里带的钱不够,刘英福还为他垫了两角钱。
这次失而复得的机遇改变了张晓光的命运。3天体检,刘英福在视力环节被刷了下来,而张晓光则通过了全部体检和笔试,在几百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最终,张晓光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稍纵即逝的机遇来之不易,这在张晓光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并且影响深远。熟悉他的人猜测,积极争取、坚韧不拔、愈挫愈坚的刚毅性格也许跟这次抓住机遇给张晓光带来内心的震撼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品质,才让他在诸多选拔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神舟十号的航天员。
张晓光走出小山沟成为了战斗机飞行员,继而担任空军飞行中队的指挥官,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的飞行经验。他的航天梦,从没有到模糊,到越来越清晰,最终变成了现实。
早晚有一天我要出去
在神舟十号返回陆地后,记者曾来到张晓光的出生地,追朔他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这里就是张晓光航天梦的起源——辽宁黑山县白厂门镇一个叫钦差沟的小山沟,至今只有83户人家,四面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的世界。1966年,张晓光就出生在这儿。
回忆起儿子的童年趣事,其中一件让张晓光的父亲张学印象颇深。张晓光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分了几亩地,他放假常常到地里帮父母干农活儿。一天他干了一会儿突然把锄头一扔,躺在地上打着滚儿嚷嚷:“爸,我可不铲地啊,早晚有一天我要出去。”山沟闭塞,祖祖辈辈种地安稳过日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想出去太难了!但张学不这么想,他平静地跟儿子说:“起来吧,不让你铲地了,咱家生活再困难,也要供你念书!”
白厂门中心小学教导处主任王占武是张晓光初中同桌,1982年两人一起考的高中。王占武讲了张晓光小时候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们搞了个恶作剧捉弄他,把几何证明题其中的一个条件隐藏了起来,他苦苦算了两个小时,最后告诉大家,无解。最后我们大家忍住笑,不得不承认:“确实缺个条件,让你费心啦!”
在黑山县第十二中学74岁的退休教师李广信的印象中,张晓光在初中时期是个思维特别敏捷、刻苦、脑筋灵活的学生。最突出的印象是,他遇到难题从来先不发问,坚持要自己弄明白,除非遇到特殊解决不了的问题才问老师。
张学对记者坦言,他一直盼望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只是没想到孩子出息成了航天员。
浓浓亲情是动力
张晓光的人生有没有遗憾?他的父亲张学说,没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是这个孝子最大的遗憾!1997年,张晓光的母亲突然病危,他得知消息后立刻请假回家,看到妈妈的遗体时,敬了个军礼,就昏了过去。
为训练付出得太多,难以与家人团聚,也正因如此,张晓光特别注重亲情。他经常给父亲买好衣服,父亲嫌贵,他说:“唉,你不是我爸嘛!应该的。”前些年,张晓光在黑山县城里给父亲买了楼房和助听器,除此之外,还定期把父亲接到北京检查身体。得知哥哥有病,张晓光花钱给哥哥治病。这些年来,3个外甥和外甥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由张晓光承担。
作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从“神五”到“神九”,张晓光一次次给战友壮行和送上祝福。同是航天员,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还记得在杨利伟上太空之前,他们在问天阁散步,张晓光说:“利伟哥,你要上太空了,我们都支持你。”但他心里五味杂陈。说句心里话,哪个航天员不想自己飞向太空呢?张晓光说:“我也想去看看美丽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我也想去看看神奇的太空星星是不是闪烁的。所以不管用多少年的努力,我必须不抛弃不放弃,追求我的梦想。”
浓浓的亲情给张晓光以莫大的鼓励,一次次参加选拔,抱憾落选,为战友祝福、壮行,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默默独坐……数不清的失败挫折足以超出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极限,但这些都被张晓光战胜了。
有人说,先天条件+努力+机遇=成功,张晓光用自身的例子证明了这个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