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型海底怪兽来袭,飞机、坦克都如玩具般无济于事,为了对抗怪兽,人类打造了自己的怪兽,那是一系列高达25层楼的机甲战士,在神经元连结的“通感”技术支持下,两名驾驶员心智相通,并通过思想、动作直接控制机甲,人机合一。暴风雨中一叶扁舟眼看着要被怪兽吞噬,机甲战士及时赶到,一手抓起小船护住,另一手重拳出击,与同样庞大的怪兽在惊涛骇浪中展开肉搏……
我和男友看了两遍《环太平洋》,他执意坐在前排,“这样感觉像在机甲里!”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称这部《环太平洋》“包含了我梦幻清单上的每一样东西”, 当向来沉稳的男友像个小男孩儿一样跟着荧幕上的机甲战士摆出准备出战的标准动作时,我知道这张清单并非吉尔莫所独有。梦想有望照进现实,8月29日,美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实现了人类“心电相通”。
据报道,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近日进行的实验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教授拉杰什·拉奥头戴一顶与脑电图仪相连的帽子,尝试用“意念”遥控指挥校园另一头的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烈亚·斯托科打电脑游戏。他坐在电脑屏幕前,想开炮但右手未实际行动,其脑电波信号被脑电图仪捕捉,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斯托科所戴帽子上安装的经颅磁刺激装置。这一装置刺激斯托科控制右手的大脑左运动皮层,使之向他的右手发出动作指令,斯托科随即用右手食指按键盘“开炮”。更早以前,同样在美国,一些科学家在北卡罗来纳州杜克把一只猴子的脑电波活动通过互联网跨洋传递,用来控制位于日本的一只机械手。
人与人脑波相通、动物远程控制机器,高速发展的科技已经将现实变得与理想一样丰满,毋须等到怪兽入侵,这种“通感”技术本身就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在探索这种技术的应用了。
还有报道显示,8月2日,阿根廷科研人员结合自动化控制和大脑神经学,研制出一种新型轮椅,它能根据使用者的脑电波信号指令完成移动任务。使用者只需戴上一个装有脑电波检测装置的头盔,便可仅凭“想象”控制轮椅移动,其灵敏度不亚于此前已有的手动轮椅操控系统。 去年5月,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展示了“意念控制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成果:一名坐在轮椅上的瘫痪病人看着桌上装咖啡的瓶子并在脑中想着要把它拿起来喝,机器人手臂就自动完成了这个任务。
目前意念控制机器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为生活难以自理的人提供便利,但也留出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若有一天,只要“心有灵犀一点通”,人就可以像控制自己的双腿走路一样挥舞着背在背上的超轻机器翅膀,真正一圆飞天梦,像鸟儿一样飞翔,如风一般自由,而不是坐在飞机这只“铁鸟”里,虽在空中,实际感觉上和在车里没多大区别。
排在人们浪漫追求前的是军事需要,去年有媒体报道,据美国国防部相关部门透露,美方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阿凡达”的研究项目,打算在未来打造出能通过意念控制的机器人。
无独有偶。美国《海军时报》5月17日报道称,美海军正在开展一项为期两年的“神经认知类型计划”,旨在以足够高的精度发现和捕捉神经活动类型,以便使机器能够利用使用者的大脑活动来预测其意图。这对于从驾驶汽车到控制无人机中队,以及改变未来士兵训练方式等都是有用的。
现在世界上的脑——机接口研究并没有涉及思想,而主要是运动神经的控制,离真正的意念控制还差得远。但当将来的某一天,意念控制技术渗透到生活中时,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因此改变。
如果有一天,人与人真的能够实现意念相通,每一个人脑也许会如今天的电脑一样成为一张巨网上的一个个终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将成为历史,也许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具体的知识或技能不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如想成为医生,毋须七年寒窗苦读,找医学家意念一下就可以了。人们要做的只是好好锻炼身体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头脑里的知识成为可以自由访问的公共资源,考试将真正寿终正寝,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再是问题。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教育,未来街上跑的将是无人驾驶的车,不再需要司机、驾校、交通警察、汽修工人,甚至不再需要手机和互联网,因为人本身就在网上,彼此交流毋须借助其他终端了。一批产业将消失,而基于意念控制的新兴产业将强势来袭。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从1946年距今不足70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已从一整间屋子的庞然大物演变成了现在各种各样越来越轻薄的PC、手机、平板电脑,也早已完成了从军用到生活必需品的平民化转身。科技使不可能成为可能,而市场使可能进入生活。意念控制技术给几乎每个产业带来了变革的机会,正如互联网和云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样,所有的需求和工具都是存在的,只是换了一种载体和形式。正如有线电话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手机躺在人们的口袋里。
科学家近年发现证据证明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变成了鸟飞翔在天空中。意念控制技术也不啻为这样一个契机,让庞然大物化茧成蝶。
陈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