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汽车顶着骄阳一路南下,驶进了中华名酒——古井贡酒的原产地:亳州市古井镇。人还没进酒厂,便醉倒在一阵浓浓的酒香里。儿时的住所和这个千年古镇相去不远,我却从来只闻其名未见其身,而这一次与它机缘巧合的会面,让记忆中摆在儿时家中庭院里的美酒,也由记忆的缺口飘荡出一股醉人的酒香。
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爷爷是个好酒之人,每当夕阳西下从田间归来,他总喜欢在空旷的大庭院中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倒上一杯清澈的老酒,小小地抿上一口,接着享受地哼起小曲儿。
“这可是我的命呐。”看着我望着酒杯疑惑的神情,爷爷乐呵呵地说道。好奇心驱使着我凑上酒杯轻轻一闻,淡淡的酒香便一下子钻上了我的鼻尖。见我有兴趣,爷爷就时不时地就逗我拿着筷子蘸上一两滴尝一尝,试了几次被辣的不行之后我便从未尝过,但那独特的清香至今仍停留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爷爷喝的是什么牌子的酒我早已忘记,但此刻在古井镇上飘荡的,正是这些年停留在我脑海中的味道啊。长大后我也时常和家人、朋友一起捧杯,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的白酒也算喝过不少,但勾起我儿时回忆的香气,此刻恰恰是从古井贡酒的酒厂源源不断地飘来。
古井之香从何而来?带着儿时有关酒香的记忆,从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出发,我正式踏上了这次千年古镇的寻香之旅。
“酒中牡丹” 始于魏晋
“古井贡酒”的名字,近半个世纪为大众所熟知。作为地地道道的安徽人,对古井贡酒的认知也跟很多人一样,是从这古井玉液酒开始。
“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这是1963年第二届全国白酒评比会评酒专家对古井贡酒的评价。之后,古井又连续三届蝉联金奖,期间还荣获了1988年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古井贡酒也被世人亲切誉为“酒中牡丹”。
然而,博物馆内一件件映射着历史气息的陈列却告诉我:古井之香,并不止于现代。
“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自从公元196年曹操向汉献帝刘协进献九酝春酒(即今天的古井贡酒)和酿造方法《九酝酒法》以来,古井贡酒之香已经为世人所赞誉了1800多年。而著名的“煮酒论英雄”这一典故,相传“煮”的也是现在的古井酒。如今,关于曹操、刘备的这段“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也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馆的展厅里以砖雕的形式呈现给我们。
顺着砖雕中曹操所指方向,“减店”二字着实让我摸不着头脑。进去之后见到介绍才发现,“减店”实为“古井镇”的前身,直到1987年才由在全国酒业排名前列的古井贡酒更名为“古井镇”。
走进“减店”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明清时期的“减店集”的复原场景,这处名为“公兴槽坊”的酒坊,就是古井贡酒的前身。据介绍,“减店”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从“公兴槽坊”旧址中出土的酒器经考证为汉代酒器,因此,这个小镇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
暖温带半湿润的地理条件让这座小镇产出的粮食相比于其他地区酿出的酒味更加香醇,但想必小作坊里的这位老板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现在从这里出产的古井贡酒在国内已经享有如此高的美誉吧。
佳酿千年 香传魏井
名酒必有佳泉。“酒中牡丹”古井贡酒之源,是它得天独厚的古井之水。细细了解同属一脉、千古流芳的魏、宋两井,在这一次充实的寻香之旅中也渐渐找到了答案。
“古井亭下有古井”,说的是魏井。坐落在古井园内的古井亭下,这口“中国十大名井”已经默默流淌了数千年。相传1400多年前,南梁和北魏开战,魏国独孤将军守城战败,死前将金锏长戟投入营寨附近一口井中。后人在此兴建独孤庙以示纪念,并开挖24眼水井。但其中23眼井,其水皆苦涩难饮,唯有投金锏之井,水晶沙明,引流酿酒,酒香浓郁。现在的井水水质经过专家化验,是富含锶、碘、钾等矿物质的硫酸钠型矿泉水,偏碱性,非常适合酿酒。
位于博物馆地下6米深处的宋井则拥有一个更加神奇的传说。古井镇上一直流传,井里面有皇帝的黄马褂子,井口上面盖着一块红石板,不能掀,一掀能红半边天。1987年,一位河南农民来古井酒厂“献宝”,称其祖母知道这口井。结果,几个人挖了20多天愣是没找到。最后还是5年后,宋井才在古井酒厂开挖职工文体馆时被发现。井口上面,果然盖着一块红石板,井里还有些酒器等物。
古井之水,连同桃花曲,明代窖池,成为古井贡酒之香的必备条件。如今,两口古井内流淌的泉水仍是清澈甘冽、终年不竭。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古井集团用泵压装置将两口古井内的井水汇聚到展览大殿前的地面上,形成一个精致的小喷泉。我们大着胆子用手接了一小捧喝下肚,呵,怎一个“爽”字了得!
液化的酒始终是会挥发的,而固化的酒具,却是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在博物馆内摆放的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的酒具,直射出的是古井贡酒几千年来的风云变换,也是它们,让清醇的古井酒在进入肠胃之前,有了量定的情谊,有了诗意的停泊。
展厅内陈列的各种酒器,从材质上分有陶器、青铜器、漆器、玉器、瓷器等,功能上有饮酒器、贮酒器、温酒器、取酒器、冰酒器、制酒器、助酒器等。爵、斝、觥、卣……这些只能在古文献和历史博物馆里见到的古老汉字,述说的是华夏文明史上与酒有关的各种传说和故事。
走出博物馆,远远闻到酒的香味,我们寻过去,会喝不会喝酒的人,都想尝尝难得一见的没有进行过勾兑的毛酒。还未入嘴,那熟悉又陌生的味道便俘虏了我的嗅觉。仰头一杯酒下肚,那酒甘冽醇厚,细细地品味,一丝甜味在嘴里久久消散不开。
古井之香 破土而出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是古井贡酒的“根”,那么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古井人,为了酒品质量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便是最终让古井贡酒破土而出、在华夏大地上让绵绵酒香飘散开去的坚实基础。
生产车间内,“创建基层坚实壁垒,争当古井跨越先锋”的条幅醒目地挂在一排排女工身后。在管理层提出“质量为天,以坚定管控质量”的前提下,酿酒工序中无论是前段管控,还是调酒、灌装等环节,无数古井员工都在挥洒着各自的汗水,一丝不苟地完成它们的工作,以确保最终出现在市场上的原浆美酒,能够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每一名消费者面前。
生产车间内的工序保证了酒品本身的质量,而古井贡酒的酒体设计师和品酒师们,则在为酒品色泽、香气、回味、风格等四方面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全国160多名一级品酒师中,有四位便是来自古井贡酒。
酒体设计、勾调、反复品评、再勾调、改进,最后对消费者进行盲测,以消费者的口感为标准,经过无数次的质量品评与实验,他们的目的也无非是把精选出最好的琼浆玉液奉献给消费者。倾注着这么多人心血的美酒,岂有不香之理?
美酒历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互为承载,酒文化,在许多场合也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表示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作为中国八大名酒,古井贡酒所特有的酒文化自是如此。
行走在古井贡酒的厂区之中,遍布在每一个角落的“古井符号”在向每一名到访者无声地诉说:错落在繁枝绿叶中的古井亭伴着浮云静静伫立、毫不声张,庭下千年的魏井静静流淌;古井亭下,每一块石砖都成一个“井”字,低调地承受着一旁古槐的重量;不远处的厂房还保留着上世纪90年代的模样,身后的厂区内,一个个质朴的古井员工挥洒着各自的汗水,在不同的岗位辛勤地奔忙。
在古井镇的“寻香之旅”三日无多。儿时爷爷杯中陈酿的香气还萦绕在我的鼻尖,古井贡酒独特的清香自踏入古井镇之时也未曾改变,离别之时,心中却多出了一丝芬芳与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