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全运会U20男足决赛中,上海队凭借加时赛的进球,以1∶0击败东道主辽宁队夺冠。
本报记者 李建泉摄
在今天下午进行的全运会U20男足三四名争夺战上,新疆队以0∶1不敌浙江队,虽然第四名的成绩意味着新疆代表团可以在奖牌榜上计入3枚银牌,但再多的银牌也抵不过1枚金牌,对于还没有职业足球队的新疆来说,目前足球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维系在全运会上。
新疆男足能够在全运会上打入四强,已是历史性的突破,但这支队伍中除少数队员有机会加盟内地的职业俱乐部外,大多数队员在全运会后的去向仍是未知数。本届全运会开始对三大球实行3倍奖励机制并设立青少年组比赛,这刺激了地方培养三大球后备人才的积极性,但专门成立一支打全运会的青少年队伍与真正推动三大球长远发展并不能画等号,新疆足球面临的尴尬并非个案。本届全运会上,很多省市代表队都感叹,在三大球青少年队伍更受重视的同时,面临的新问题同样不少。
提前感受全运潜规则
“我们是带着夺冠的目标来的,但最后得了第四,还是有些遗憾。”新疆U20男足主教练帕尔哈提今天在赛后表示。回顾此次全运会征程,帕尔哈提仍旧对半决赛上负于东道主辽宁队的结果耿耿于怀。正是在那场点球大战中负于对手,使得新疆队失去了晋级决赛的资格,但帕尔哈提并不承认新疆队输给了辽宁队,他强调,新疆队在本次全运会上“只输了今天这一场。”
对辽宁队的那场比赛,新疆队没有派全部主力上场,因为队中有从辽宁队交流来的许万权和鲁启超等队员,不可能让他们再与“旧主”拼杀。被交流出去的运动员不能做出有损于输出单位利益的事情,这种潜规则在全运会大行其道,尽管这种“默契”显然有悖于体育竞赛的公平精神。
因为几名主力队员不能参赛,新疆队的实力自然受到影响,原本有较大胜面的比赛最终打平,又因为点球大战的偶然性太大而落败,新疆队显然不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失利的结果。
明知输得委屈,但帕尔哈提又不知该如何向队员们解释全运赛场上除了有比赛规则之外,还有另一套无法逃避的“潜规则”。实际上,在这群被视为新疆足球希望的20岁以下的年轻人心里,已经刻上了这段无奈的回忆。
其实,首次设立三大球青少年组比赛的本届全运会,已经不止一次地让年轻的队员提前接受全运阴暗面的洗礼,男足U20小组赛辽宁队与上海队的疑似默契球,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一名地方队教练向记者介绍,原本并不以取得全运会成绩作为培养目的的三大球青少年球队,也开始奉行“拜金主义”,“领导和教练以前鼓励队员好好训练的提法是‘早日进入一线队’,现在则变成了‘争取拿到全运会金牌、奖牌,金牌有××钱的奖励,奖牌有××钱的奖励’。”
这名教练还向记者透露,一些参赛队因实力不够而难以进入前3名,但在5到8名的排位赛上也煞费苦心,“他们不是让队员努力更进一个名次,而是算计着拿到什么样的成绩获得的奖金最高。因为在有些省市,1枚银牌的奖金未必有3枚铜牌高,所以,有些队伍就会宁可获得第七名,而不去争夺第六名。这岂不是让年轻队员提早学坏吗!”依照全运会三大球的3倍奖励办法,第六名相当于1枚银牌,第七名则相当于3枚铜牌。
地方保护主义不减反增
三大球项目中,足球和篮球实行了职业化,运动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强。但排球因为一直没有实现职业化,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才流动本来就很难,在全运会实行三大球3倍奖励机制并增设青少年组比赛后,排球人才的流动更为不畅。
9月8日下午,记者观看了女子排球16~19岁组1/4决赛浙江队对福建队的一场比赛。作为进入全运会前八名的队伍,浙江队的整体实力应该不差,但如果看到浙江队队员的身材,却很难相信这是一支高水平队伍。主力阵容6名队员,只有3名身高超过了1米8,还有两名队员身高不到1米7,“浙江女排成年队在国内也算是一支强队,但你看我们的青年队,队员只有这样的身体条件。”浙江队主教练戚丽丽向记者无奈地表示,“我们这些南方的队伍,需要从北方省市引进一些身材高大的球员,以前是成年队的人才引进很难,毕竟各省市队都有全运会任务,都不愿人才外流。但那时候至少青少年队还有引进人才的可能。现在,因为青少年队也要打全运会,北方省市连青少年队员也不放手了。”
山东、辽宁和江苏是排球后备人才大省,同时也是全运会女排青少年组最有实力争夺前三名的省份,“南方的很多省市基本都要从这几个省引进队员,现在,从这几个省引进青少年队员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他们‘宁可队员烂在锅里也不让她们走出去’。”
全运会对三大球实行3倍奖励机制并增设青少年组比赛的做法,的确让地方队更加重视青少年队伍,在山东16~19岁女排主教练辛春生看来,“青少年队伍以前是成年队的后备队,着眼于未来。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地位和成年队一样,都承担着全运会任务,领导重视程度自然提升了一大截。”
“正是因为更重视了,强队更不可能轻易放人。”戚丽丽表示 。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实力最强,也是最需要复兴的项目,但全运会的改制却让国内各女排队伍从成年组到青少年组都形成了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现状,这样的环境显然不利于中国排球的健康发展。
小队员依然缺少上升通道
9月6日,山东女篮在本届全运会女篮U18青少年组决赛中战胜江苏队夺冠,成为山东篮球史上的首个全国冠军。但与青少年队伍的强势形成鲜明反差,山东女篮成年队却在全国比赛中排不上号。而上个赛季在全国女篮职业联赛WCBA上获得冠亚军的山西队和浙江队,却没有青少年队伍闯进本届全运会女篮青少年组决赛阶段的比赛,这也是一个奇怪现象。实际上,地方女篮成年队与青少年队脱节的问题由来已久,并没有因为全运会对三大球的增金改制而有明显改变。
“有钱的球队依然可以买到合适的队员,不必过多考虑后备人才问题;青少年实力强的地方队,也可以用青少年队去完成全运会任务,至于自己的成年队对青少年队员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未必需要去认真考虑。”一名地方队教练向记者表示,也因此,山东虽然在全运会上有了夺冠的青少年队,山东成年女篮未来几年的战绩能否提高也依然是疑问。
这表明,靠全运会的奖励机制去刺激地方队对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如果缺少职业联赛和学校体育两个根基,还是很难从根本上促进中国三大球运动振兴。
在本届全运会16~19岁青少年组女排比赛中,山东、上海和江苏等队中,都有身体条件和意识出众的“苗子”,但记者打听之后却得知,其中不少优秀人才都有在全运会后离队的打算。
山东队主力二传孙文静就准备在完成全运会任务后读大学,所以,当记者问她除了参加全运会之外还有什么排球理想时,她摇着头说没有。
“小队员缺少上升通道,这也是我们遇到的大问题。”山东青少年女排主教练辛春生表示,“16~19岁这个年龄组的队员,打完全运会后正好是在读大学的年龄,在读大学和继续留队之间,很多队员都选择了上大学。但大学里的排球训练水平与专业队有很大差距。像孙文静这样的‘苗子’离队,不仅是山东队的损失,也是中国女排的损失。”
联赛职业化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也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这样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排球运动身上,也出现在足球和篮球运动身上。
“我们不能把一个项目的发展寄托在一支球队上。”帕尔哈提表示。但事实上,以全运会3倍奖励机制带动三大球发展的最明显效果,就是强化了各地方队“全运至上”的一贯理念,哪支队伍参加全运会并有可能获得好成绩,哪支队伍就受到重视,至于三大球的真正发展所需要的群众普及、学校体育和联赛建设等工作,也就被一支参加全运会的队伍全面取代了。
本报沈阳9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