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三项制度”助推镇海炼化效率革命

清华大学 孟冬雪 北京师范大学 蔡雷 华中农业大学 彭楚乔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2日   05 版)

    镇海炼化厂区局部

    8月19-23日,第六期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举办,16名大学生记者带着对化工企业、对中央企业的诸多疑问,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本报特摘发部分同学稿件,以飨读者。

    “之前是‘串联’,一个业务送到三个部门,每个部门处理3天,就一共需要9天,现在是‘并联’,总共3天就搞定了!”镇海炼化副总工程师、生产处处长陈伟军在介绍依照“三项制度”办事的好处时,其兴奋溢于言表。

    2009年7月,镇海炼化的全新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全面实施。用陈伟军的话说,是“三项制度”彻底改变了企业“以部门为中心”的传统制度设计,推进了以“业务为中心”的职责划分、流程程序和规章制度。这一全新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提高企业效率、减少内耗方面作用明显。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管理效率低下,这是公众最容易想到的国企印象关键词之一。镇海炼化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旗下最赚钱的企业之一。这家企业是怎么管理的?

    采购是镇海炼化公司物资装备中心(以下简称“物装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2009年以前,每个部门的采购都由物装中心负责,从设备型号到采购数量,再到购买价格,都由物装中心决定,采购完成后交付各个部门使用。

    “有的时候我们买来的型号或者数量不对,运行部门不用,就只好堆在那里,占用库存还浪费资金。”物装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周建荣说。

    在新建的“三项制度”中,“一般物资采购程序”以适用范围、职责划分和具体操作规定三部分,详细厘清了这一流程中的职责分配。周建荣从书柜中抽出一本《工作程序、业务流程手册》,指给大学生记者看:“现在各部门职责分开,按流程走。谁需求,谁就提报计划,然后该谁审核谁就审核。需求计划审核通过以后,采购由我们物装中心来做,我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把东西送过去。而提交需求计划的部门要在使用过程中对采购物品负责。”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领导在2011年底到镇海炼化调研时,对这一全新的管理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按流程、按专业走,就把部门这堵墙拆掉了,你们做到了!”

    翁亚珍对这一新的制度体系也深有感触。她所在的镇海炼化党委宣传部宣传科负责组织“领导干部双月学习会”,“三项制度”让他们从零零碎碎、无所不包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她说,“现在都按流程走,工会负责场地,教培中心请老师,我们只负责通知下发、人员组织和新闻稿撰写等工作,效率比原来高多了。”

    信息化管理提高效率

    每天早晨8点15分和下午1点15分,镇海炼化的所有员工会固定收到两条发自BPM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短信,提醒他们及时处理未办事宜。这一由镇海炼化自主研发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为“三项制度”搭建的信息化平台。

    2007年,镇海炼化提出“以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炼化企业”管理理念,同年, BPM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至此,这家炼化企业迈出了信息化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现在出差申请非常方便!”周建荣以他7月16日至17日到南京和无锡的这趟出差为例告诉我们,“我7月15日从BPM系统里提交出差申请后,我的部门领导和公司领导就会在系统里收到我的申请,他们同意以后就在系统中提交之前存档的电子签名,这样下来,我不用到处找领导,当天就在系统里完成了审批。”

    从南京回来以后,周建荣7月24日在BPM系统里提交了报销申请。除了要把相关票据亲自送到财务处以外,其他流程仍主要在网上完成。三天后,他收到短信提示“您的出差报销费用已汇入银行账户”。这是镇海炼化推进制度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工厂和智能工厂的一个缩影。

    镇海炼化在信息化方面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的改进上,还表现在理念上的改变。镇海炼化将在今年年底启用的“立体库”系统,把从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产品入库、出货流程自动化、简捷化。从包装袋自动缝袋、传送带传递货物,到自动根据需求将货物“每立方(五袋或者十袋堆放)”在出货时直接使用叉车按“每立方”快速运输。“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制度信息化开发方面所做的事情,想不到就做不到,想到才有可能做到”。周建荣如此评价镇海炼化在理念上的创新。

    “三项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以前是以部门为中心,现在以业务为中心,这种改变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涉及各个部门权利义务的再调整。”镇海炼化企业管理处副处长黄明刚在介绍“三项制度”建设时表示,“三项制度”的建设过程艰辛而痛苦。

    2007年前后,正值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时期。如何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建立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公司领导提出,现代企业应该建设在一套完整的企业制度体系上,让企业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2008年,镇海炼化全面启动“三项制度”的建设。“当时我们先识别需要做什么,再进行职责划分,光这一部分就用了5个月。之后画流程图,最后制定规章制度,又花了200多天。”黄明刚在回忆起建设“三项制度”的情景时感触颇深,“大会议室内拉起电缆线,架起几十台电脑,工作人员实行封闭式工作,会议室的灯光经常通宵达旦。我们一项一项业务地进行职责划分,有遇到‘打架’的,就拿到企管处定夺,企管处也决定不了的,就交给总经理最后拍板:就这么定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立体式一体化管理体系在镇海炼化确立。“三项制度”发布实施后,镇海炼化又启动“我为制度作诊断”活动。镇海炼化宣传部王旭江部长介绍说,“我们建立了‘制度提升长效机制’,通过员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缺陷、上报建议、合理采纳’这样的方式,不断修订我们的‘三项制度’。截至目前,公司员工群众共提出制度合理化建议1631条,采纳了906条,采纳率达55.55% ,制度修订总数2468次,年平均修订率142.99%。‘遇事先翻制度,制度怎么定就怎么做’的制度文化已深入人心。” 

分享到:
“三项制度”助推镇海炼化效率革命
让白鹭告诉你
陈国荣:输油管道上的高龄巡检工
“新生代工人”被呵护的青春
“地沟油”上天的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