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家之说

“老师园丁论”早该反思了

雷泓霈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6日   02 版)

    “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桠),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这段文字据称出自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园丁与导游》。短短12个小时,这篇作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两万多次。

    童言无忌。孩子的话率真朴素,却往往带来醍醐灌顶般的思考和启发。今天,“老师园丁论”——这个上个世纪曾经受人称道的隐喻,受到孩子的质疑,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对这个古董般的“教师隐喻”,进行实事求是的纠错和反思了。

    时下,大多数教师缺乏对个性孩子的宽容、对另类孩子的包容与对“问题学生”的充分赏识和理解。因为拥有权威裁决权,作为“园丁”的教师,总会按照自我思维、功利思维和“升学率崇拜”,进行整齐划一的裁判,动用“园丁”的剪裁力,对个性学生无情修理,对另类学生严厉挞伐,对“问题学生”更会冷嘲热讽,等等。甚至,对名贵的“兰花”无比青睐,而对于卑贱的“牵牛花”不以为然,这种行为在很多学校,不都是一种广泛存在吗?虽然那些主要枝叶和名贵花草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可那些不起眼的个性枝桠,可能就没了露头和出头之日。 

    再说了,师生平等早已成为时尚教育理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先天性地具有人格平等的地位”。可是在教育的植物园里,学生是“花草”,教师是“园丁”;学生是“物”,老师却是“人”,存在着天然的不公平和身份差异。“园丁”的任务就是设计、规划、监护和控制,“花草”的任务则是听话、遵从和配合;“园丁”是实施者,“花草”只能成为服从者。这种角色差异,已经和当下的教育平等和民主理念格格不入了。

    再有,“园丁”的工作属于一种“园林艺术”,是机械化的修修剪剪,哪个枝条需要修剪,快刀剪掉就行了,不用作深刻细腻的思想工作,更不用从心理上进行疏导。而育人则不仅仅是批评和裁剪,更要有温情脉脉的人格熏陶、自由轻松的激励欣赏,以及发自内心的启发和陪伴,高扬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让师生得到共同成长。“园丁论”显然将教育应有的人文化、人性化的功能,进行狭隘化、简单化和僵化的理解了。

    正因为这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谈到,“现代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应准确地自我定位,明确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

    更多教师和社会评价还是从“老师园丁论”走出来吧,遵循孩子内在的生命法则,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更多的平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开放,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得到和谐、快乐的发展。

分享到:
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执法者首先要有法治思维
“老师园丁论”早该反思了
信息化造成了汉字危机吗
让地铁“文化”起来
好话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