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期末,河南焦作沁阳市(县级)教育局领导的案头都会摆满“五花八门”的奖状和奖章名录,这些由各个中小学校报送的名录中,除了“三好学生”这一传统奖项,更多的涉及文明礼仪、感恩孝敬、阳光体育、个性特长等方面。
“曾经,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方式,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教育局领导说。
近年来,针对这一普遍性难题,沁阳市以抓素质教育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以“在家要做好孩子,在校要做好学生,在社会要做好公民”为目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到设立大课间“1+1”(长跑加特色)体育活动,再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改革,还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个性特长、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均纳入学生评价范畴,在沁阳这样一个中部省份的普通县级市里,逐渐培育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土壤,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突围。
评价改革:从“分数独大”到“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如今,基础教育教学体系是以高考为龙头,层层相连、环环相扣,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步履维艰。”沁阳市教育局领导史曙光说,“现在,我们要打造以学生发展为龙头的教育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多把尺子量学生’。”
在沁阳市实验小学,收集星卡成为小学生中的一种时尚。星卡分绿卡、红卡两种,卡片的种类有智慧星、勤劳星、美德星、特长星、体健星等近10种,绿星卡集够10张,可以兑换成同种的红星卡。红星卡再升级是勋章,勋章也分等级,“终极”勋章是“金星少年”。
“喜爱收集卡片是孩子们的天性,很多孩子买一袋方便面不是想吃,是为了收集里面的卡片。”沁阳实验小学校长张立强说,学校发现学生们的这一喜好后,依托星卡建立了多元化的奖励评价机制,学校每位教职工都随身携带着星卡,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学生做了符合发星卡条件的事,可随时用以激励学生。
实验小学自2006年实施星卡评价以来,星卡已经更换了三代,星卡种类也从最初的5种逐渐增加到10种,发放的数量不计其数。
与沁阳实验小学相距不远的沁阳一小,学生们手中都有一张“雏鹰争章卡”,卡片上的勋章类型有11种,每个勋章后均有10颗待填充的星星。当这10颗星星全部被盖满后,就能得到该类型的雏鹰勋章。
在争取获得勋章的同时,填写《学生每日手册》也是该校孩子们的一份“课外作业”,这份手册记录了学生当天为自己写的评语和为自己做出的等级评价,家长、教师也分别为孩子当天的表现给予等级评价,教师在看过《手册》后也对孩子进行评价。
为了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改革,沁阳市还实施了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特色活动课程化管理,保证了教材、师资和课时,使学生能够人人参与。在学校评价中,教学成绩只占总评分的40%,而特色发展要占到60%的比例。同时,各中小学结合实际,积极开发各类社会资源,传承唢呐、高抬火轿、太极拳、书法等传统文化,形成了“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如实验小学的唢呐、剪纸等多元文化、沁阳一小的“博雅文化”、沁阳二小的“金色小军校”、万北小学的“花样高跷”、东乡中心小学的“墨香校园”、龙泉魏村小学的“梨园飘香”、山路平学校的“奇石”手工等。
礼仪教育: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塑造良好品德
“礼仪教育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如何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带动整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史曙光说。
据了解,沁阳市将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抓手,以“在校要做好学生、在家要做好孩子、在社会要做好公民”为培养目标,统一为各年龄段编写了礼仪校本教材,每周固定课时讲授各类礼仪知识和规范。同时,通过设立礼仪知识宣传橱窗、张贴文明礼仪挂图、刊登古今礼仪故事、开展文明礼仪广播等,营造多角度、全覆盖的文明礼仪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明礼仪情景剧比赛、文明礼仪社会实践、礼仪知识讲座、朗诵礼仪诗歌、讲礼仪故事、学做礼仪操等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通过设置文明礼仪监督岗、开展礼仪评选,使全市学生把“知礼、懂礼”逐步内化为“行礼”的良好习惯。在形成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提升道德素质。
沁阳十五中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宿舍里没有空调,甚至连一台电风扇都没有。然而,这样一所普通中学的宿舍管理员赵宗芳却夸下“海口”:要打造“河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天下第一寝”。
沁阳十五中这幢2008年建成的宿舍楼,像所有的农村学校一样,内部十分简陋。几张旧的双层铁床用来睡人,两个新的塑料架子用来放脸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
但这样一幢简陋寝室楼却有它独特的魅力,楼梯、走廊到处悬挂着文明标语,墙壁干净整洁,寝室里所有的被子都叠得整整齐齐摆放在床头,拖鞋沿着下铺的边缘摆成了一条花花绿绿的线。洗漱用品在门后的架子上摆得整整齐齐,连牙刷、牙膏与杯柄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我们现在是全靠学生自觉管理、自主管理,老师们和我都不用太操心,寝室卫生和内务比城市里条件好得多的学校都要好,甚至能比得上军营。”赵宗芳笑眯眯地说。
“在我的理解中,规范教育是礼仪教育的集中体现和基本要求。”沁阳十五中校长邱伟利说,该校始终坚持以规范教育为主线,依托学生会自主管理,在规范教育细节上下功夫,将规范做到极致。
同时,邱伟利认识到,讲礼仪、树规范是双向的,只有教师率先垂范,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在十五中的会议室里,有三把特殊的椅子,它们是学生“专席”。
“专门设置学生席,不仅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也是对教师言谈举止的一种监督。”邱伟利说,“以前开会,教师的手机总是响声不断,自从设立学生席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1+1”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中发展特长
在沁阳市中小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里,上午和下午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必备课程。
上午大课间,小学中、高年级跑步1000米,初中生跑步1500米,高中生跑步2000米。长跑活动结束后,学校还要组织学生集体做自创自编的特色操。下午大课间,各校依据自身体育、文化优势以及区域特色,自行选择球类、武术、健美操等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项目。
长跑是件好事,但不少学校的操场面积小,全校几千名学生同时跑并不现实。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柏香中心小学、龙泉中心小学分年级组织学生长跑,上午四、六年级,下午三、五年级,克服了场地不足的困难,实验小学、第四小学、葛村小学组织学生“O”型跑,创新长跑形式。
在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上,沁阳各学校也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沁阳东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生300余人,为了开展特色活动,学校拿出近5万元购买各种体育器材,5万元是这所小学全年经费的三分之一。
“花了不少钱,但最初的效果并不理想。最开始我们按班级统一组织,利用下午大课间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长焦小亮说,经过摸索,学校根据各项体育活动的特点,组建了兴趣爱好社团,倡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到兴趣与优势的结合点,在社团中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人人进社团,个个有特长”,每天下午大课间的社团活动已成为东乡中心小学学生享受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下午大课间的社团活动,东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发现,该校不少学生对跳绳活动兴致很高,在教师的指导下,花样跳绳社团的学生们编排了双人多绳、多人多绳等多种花样跳法,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参与。在此基础上,学校又邀请专业的教师,将跳绳与体操结合,编排了绳操,在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全校师生统一做绳操。
除了东乡中心小学的绳操,沁阳一小的篮球操、二小的旗语操、护城中心小学和沁北小学的交通手势操、邘邰校尉营小学的太极拳等都开展的有声有色。
据沁阳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1+1”校园体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后,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肺活量较2011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500ml、700ml、500ml,身高分别增加2.6cm、4.5cm、4cm;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率分别较上年下降了1.2%、6.7%、3%;感冒等传染病发病率下降30%。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为32%,初中生体质优秀率达到20%,高中生体质优秀率达21%。
课堂改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升效率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战场”,素质教育的培养离不开平时课堂的潜移默化。
沁阳市在发展教育上有一个“宝贝疙瘩”——沁阳永威学校,这所学校是全国首屈一指的课改典型名校。
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沁阳市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教师分批到永威跟岗培训,抛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精髓,大幅提高课堂效率。
沁阳外国语中学是沁阳市传统名校,但2008年由原来的公办民助改制为公办后,根据沁阳市初中对口招生小学的招生政策,将面对来自两所相对薄弱的小学生源。
面对生源质量下降的难题,沁阳市外国语中学率先引入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理,并将该模式细化为“自学探疑、合作质疑、教师解疑、当堂测疑”等四个阶段。
“正像蔡林森校长所说,在课堂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紧紧围绕学生的‘疑问’作文章,加强针对性训练,让学生紧张、高效地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沁阳市外国语中学校长李东亮说,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通过“兵教兵”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找到共同存在的疑问,教师点拨、引导,并当堂用训练的方式予以解决,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位于沁阳市“西大门”柏香镇的沁阳四中,在校生1000余人,是沁阳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初中。与沁阳外国语中学相比,沁阳四中的课堂改革要晚很多,乡镇寄宿制导致课堂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也更为严峻。
2012年下半年,该校全体教师通过暑假的集训后,开始在全校推行课堂改革。一开始,初三英语老师孙娟很不习惯这种教学方式,“过去讲课讲惯了,管不住自己的嘴,总怕学生不会,还是想自己多讲”。但她渐渐发现,学生主动学和被老师灌输着学的效果大不一样,“前者的效率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课堂效率提高了,留给学生们自主支配的时间也越来越宽裕,如今,这所乡镇中学的最后一节晚自习,教师不再进班督促学生学习,学生们可以自由地看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
优先发展、创新发展让沁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教育发展之路,全国和谐教育年会、全国初中优质课堂研讨会暨改革名校“同课异构”展示活动等相继在沁阳举办。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市等60余项荣誉称号,并连续6年获得焦作市县(市)区教育质量综合奖一等奖。沁阳教育这一品牌在中原大地上愈加响亮。
“各种精彩的素质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史曙光说,“沁阳市将以此为契机,突出教育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张玉甫 周欢欢)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