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改行:换一池水或做另一条鱼

本报记者 林蔚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17日   11 版)

    让环境接受自己

    李琳改行的时候,前同事小张觉得她是投奔光明去了,“轻轻松松,旱涝保收”。

    此前,李琳是一所市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这听起来是个人人艳羡的职业:工作稳定,假期多,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崇高啊。刚从师范毕业的时候,李琳也以为自己会在这条职业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但执教了3年,李琳就萌生退意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当初她是满怀着当个“好老师”的理想来的。“好”是什么概念?崇尚素质教育,让学生有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涯。但一入职场,现实立马就把“素质”、“快乐”这些美好的愿望给击碎了。李琳发现,不仅学校不在乎这些,家长也完全不关心。大家关注的重点只有一个:成绩。只要你的班级、你的学生在考试或竞赛中名列前茅,那就万事大吉。3年来,李琳越发觉得自己“面目可憎”,以前是每天阳光灿烂地走进教室,现在是每天板着脸捧着卷子对人。各种考核的压力迫使她没完没了地督促学生:快学,快背,考高分!

    累。不仅身体累,压力和紧张带来的心理疲惫更甚。后来李琳在报上看到一家政府机构的宣教科招聘工作人员,心中一动,就去参加考试了。因为出色的文字功底,她最终顺利胜出。

    然而,改行之后,的确是“旱涝保收”了,但“轻轻松松”却从未感觉到。第一年,时不时跳出来的后悔感觉让李琳有些怀疑,自己是否作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新环境让她非常不适应。

    “从学校转到机关,第一个切身感受是,价值体系、评估标准完全不同。”李琳是那种个性较强的人,对工作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当老师的时候,虽然并不认同学校“唯分数论”的评估体系,但李琳对工作是很认真的,备课、教学一丝不苟。所以每次有公开课,校长大多点名要李琳上。学生家长也知道李琳老师辅导作文有一手,经常有其他班的家长特地托关系找她个别辅导。

    “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工作做得好,学校家长都会捧你,工作做不好,溜须拍马也没用。”

    机关讲的是论资排辈。李琳上班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明显的“等级关系”。局长就别说了,就是处长来了,低一级的人都会点头哈腰地打招呼。第一次开会时,李琳被领导叫去端茶倒水,她的第一反应是“干吗不自己动手啊”。当然她后来还是默默地去泡茶了,“机关的氛围就是这样,领导发令你只有听的份儿。”有时候开会讨论问题,明明底下的人的建议更好,但因为后来领导提了个方案,大家就纷纷调转方向,紧跟“领导的精神”。每每这种时候,李琳都会特别想念学校教研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的情景。

    对工作氛围李琳也颇有怨言。传说中的“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如果评估体系不是以工作能力为重心,会让埋头工作的人有挫败感。”

    不久前的一次评先进活动,让李琳感触特别深。她理所当然地以为,先进肯定是部门里能力最强、工作最认真的老李,但最终胜出的却是工作能力平平的老好人老王。“有些水平高、工作努力的人,可能因为个性强容易得罪人,所以在关键时刻反不如资历平平但擅于奉承、擅于搞人际关系的人。”

    这一年,李琳不停地纠结:她有时会问自己是否应该重返校园,有时又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理想主义,没有好好融入新环境。李琳不想去改变环境,这个大环境也不是她能改变的,但她不希望自己被环境同化,染上各种“机关病”。最终她决定保持自我,努力作好本职工作。

    教师职业积累下的好习惯,让李琳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因为李琳撰写的稿件出色,单位的几次活动都上了当地的报纸,不仅领导表扬,同事们也对她刮目相看。机关人际关系复杂,但个性直率的李琳不混圈子,工作上该说的就直说。有回单位搞展览,领导提了个方案,大家纷纷举手赞成,李琳忍不住指出方案的不妥之处,提了个新建议。大家正面面相觑,没想到领导却饶有兴致地听完李琳的建议,并鼓励她“你以前在学校时搞过的活动多,有经验,以后多给我们提些新想法”。

    就这样一路走下来,同事们都接受了“认真、直率”的李琳,李琳也终于渐渐适应,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李琳有小小的窃喜。她没有改变工作环境的野心,但凭着自己的努力,让环境接受了自己。

    最重要的是少说多看

    余晔改行,是因为累残了。他原来在地产公司负责广告工作,前两年正是房地产最红火的时候,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双休日往往都要在公司泡着。有天凌晨3点多从公司出来,余晔下意识地用手机银行查了一下自己的存款,发现几个月来存款额直线上升,不是工资涨了,而是这几个月来他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

    盛极而衰。虽然房价依旧上扬,但余晔所在的二线城市,市场却进入了停滞阶段。工作量并没有因此减轻,反而因为市场复杂,压力更大,裁员的危机也时刻存在。余晔主动辞职了,他决定好好休整一下再出发。

    再出发时,余晔决定转行,找个相对安稳的、可以朝九晚五的工作。除了对原来没日没夜的加班心有余悸外,另一个原因是,几个月后余晔的孩子将出生,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家庭。

    大学老师给余晔介绍了现在的工作,去当地一家大型国企的办公室,主要工作内容是编辑企业内刊,“工作相对轻松稳定,薪酬性价比不错。”

    余晔自嘲是“劳碌命”,一下子转到悠闲的办公室,居然不习惯了。因为自觉是个新人,所以他特别想表现一番。第一天上班,余晔就翻开记事本,问办公室主任工作安排,这个月计划表如何列。主任笑眯眯地告诉他不用着急,先熟悉情况,看看过刊。余晔抱了几本过刊,没多久就看完了。看主任没分派什么重要任务,他又着急了,第二天逮住主任,再次表了表好好努力的决心。主任拍拍他的肩膀,还是要他先熟悉情况,有任务会通知的。

    余晔决定主动出击,让领导们看到自己的实力。他给自己列了个工作计划表,又书写了一篇很长的内刊读后感,并做了个改版方案。余晔兴冲冲地把方案递交给主任,主任翻了翻:“蛮好蛮好,年轻人就是有想法。”余晔当时颇为兴奋。没想到随后的几个星期,主任再没提过他的方案,余晔的满心期待就变成了郁闷满胸。

    余晔不甘心,猜想可能是方案不完美或还需领导过目,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击机会。过年的时候,办公室要给客户寄贺卡。余晔见这些带着公司logo、印着公司大门照片的贺卡,“前职业病”就犯了。这些过时的、毫无创意的设计,完全不能体现企业风貌嘛。余晔当即主动加班,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精心设计了一张风格现代、品位高雅的新年贺卡,并附上了一大段热情洋溢的贺词。第二天,余晔兴冲冲地将设计成品交给主任过目。主任又是一番赞扬,“果然有创意。”主任认同了,余晔就更兴奋了,找以前的客户帮忙印制贺卡, 忙得不亦乐乎。

    但这事儿忙完了也就完了。年关时常有客户过来拜会主任,余晔竖着耳朵渴望听到客户“用心、有创意”的赞扬,但什么都没有。除了最初主任的一句赞扬,余晔的贺卡仿佛小石头扔进了大水池,咚地一下就没声息了。

    失落的余晔用了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环境。随着对公司的逐渐了解,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自己工作的重点。编辑内刊,就是他最主要的工作。在这个大型老牌国企,每个人像一颗螺丝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整个公司才能顺利运转。至于改版、制订计划等,这些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想法首先在上级那里就不会过关。对一个新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少说多看。先熟悉公司,熟悉各个部门,了解公司的日常运作,和各个部门搞好关系。余晔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刚进来的时候主任总是笑眯眯地让他“不用着急,先熟悉情况”。

    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是由许多琐碎的小事组成的。写总结、打报告、安排流程等等,“事情都不难,最重要的是细心。”余晔一边处理各种小事,一边通过这些小事来了解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

    现在,余晔终于觉得自己和大家合拍了。

分享到:
改行:换一池水或做另一条鱼
了解环境找准自我定位
拓展眼光实现共同发展
不说假话有多难
万花筒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