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演绎个人英雄式的传奇故事,还是组建团队,精诚合作共同创业?这是创业前必须经历的抉择。
创业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的创业理念、价值观和创业愿景,相互信任,为了共同的创业目标,团结合作,共同承担创建新企业责任而组建的工作团队。
调查发现:70%创业成功的企业,都有多名创始人。其中企业创始人在2~3人占44%,4人占17%,5人以上占9%。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团队创业比个体创业多得更多。事实证明:选择合理的创业模式,组建卓有成效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创业团队工作绩效大于所有成员独立工作绩效之和。没有团队的创业也许并不一定会失败,但要创建一个没有团队而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却极其困难。
对大学生创建的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时,成员组成结构通常有三种。第一种,大学生+大学生模式,该类创业团队依托于校园资源,积极向校外扩展。成功率与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内部的人员分工。Facebook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第二种,大学生+就业人士模式,该类创业团队既能得到一定的政策优惠,又具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例如:李开复从谷歌离职后创办的创新工场;第三种,就业人士+就业人士模式,该类团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创业资源,创业成功率较高,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业团队即为此种构成。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创业企业以大学生+就业人士合作模式居多,占45%,就业人士+就业人士搭配也占30%,其中大学生+大学生的模式占的比例最小,仅为25%。访谈中创业者认为:60%以上的创业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开展,团队创业的绩效要比个体创业更好。事实上,只要创业团队与创业项目、拥有的资源及其所处的行业匹配,选择哪种创业团队的组建方式都是可行的。
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创业团队很难保持不变,82%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离开企业,其主要原因有:个人规划和企业发展冲突占40%,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变动的团队占30%,因内部人员分歧和管理结构调整的分别占18%和12%。
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团队不能很好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利益分配,导致核心成员的离开。离开企业的核心成员对企业的损失巨大,他们不仅带走企业核心技术,甚至带走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最重要的原因首先在于缺乏核心领军人物。
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时经常忽视团队领军人物的个人创业素质与能力,多数情况下,以出资多少、年长、关系远近或者最早识别到商机的发起人确定为创业团队领军人物,过于简单、过于依赖情感关系,这样导致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旦遇到重大问题时,没有核心人物迅速作出决策,凝聚团队成员共识,并带领团队走出困境。
团队领军人物需要有胸怀和魅力,能将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能与真正有贡献的人分享财富,信任、并给予团队成员适当的权责,使他们成为能完成任务的英雄。妥善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识别并尊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制定合理的团队管理规则,并使所有指标尽可能地量化。
俞敏洪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1995年,新东方学校在经历了3年的艰苦创业之后,俞敏洪决定把事业做大,于是邀请徐小平、王强、包凡一、胡敏等加盟新东方,分工明确,利益分配制度合理,使新东方开始了迅速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其次,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缺乏优势互补。
互补性的创业团队成员可以贡献差异化的知识、技能、能力、资金以及关系等各类创业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更好地克服创新的风险和资源的约束。企业快速成长,不仅取决于CEO个人的个性、行为和背景,也取决于全体高层执行团队成员的个性、行为和经验,以及他们合作共事所发挥的优势。
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来自同一专业领域,或者同校,或者同班。虽然他们志同道合,相互之间更加了解、信任,但是,由于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相似、重叠程度高,对企业获取创业资源如:资金、人脉等有限,不利于企业成长。
创业团队成员选择的一种平衡方法是,在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主要关注互补性,而在个人特征和动机方面则需要相似性。组建创业团队之后,团队领军人物需要决策成员的工作分工与所有权分配方案。工作分工是对成员之间所承担任务以及协调方式的规划,所有权分配则是对创业利益分配方式的约定,是维系创业团队凝聚力的基础。对公平和激励作出良好的权衡,所有权分配方案设计需要重视契约管理,遵循贡献决定权利及控制权与决策权统一原则。马化腾创立腾讯之初,就和4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虽然主要资金由马化腾所出,为了避免日后出现垄断、独裁的局面,他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如此设计,使创始团队能在维持张力的同时保持和谐。没有人能够独断,保证了意见不和、讨论沟通的空间,到今天,5个伙伴都留在腾讯,不离不弃。
除此之外,创业团队需要搭建一个透明沟通的平台,制定一套规范的运作,形成一种创业企业的独特文化,提升有效的执行能力。因此,独特的小微企业管理制度是维持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团队的多样性优势的关键。
(作者简介:邓汉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学术副院长)
邓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