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选派近两千名大中学生赴基层挂职锻炼

广西“1+1”基层培养计划让青年学子接地气

本报记者 谢洋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27日   03 版)

    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的彭瀚,曾这样描述自己高考后的假期生活: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后,总是在家宅着,偶尔有朋友来找他,才出去活动活动,和社会的接触很少。事实上,像彭瀚这样假期宅在家里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他们或因找不到社会实践的机会,或因缺乏引导不知该干点什么而宅在家中。但今年广西大、中学生“1+1”基层培养计划的实施,让不少宅男宅女走出家门、接触社会,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今年暑期,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大、中学生“1+1”基层培养计划,以“锻炼成长在基层,青春梦想绽光芒”为主题,以践行“中国梦”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按照“大学生+中学生”的组织形式,共选派近2000名大、中学生到户籍所在地挂职乡镇(街道)直属团支部、村(社区)团支部副书记或书记助理,以“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的培养模式,开展挂职锻炼。

    团广西区委负责人介绍说,该计划以“大学生+中学生”的创新模式组合,在挂职期间安排1名大学生与1名中学生组成1个小组,以年长帮助年幼、先进带动后进、个体辐射群体的方式,从而实现“1+1>2”的效果。同时,安排大、中学生直接到乡镇(街道)直属团支部、村(社区)团支部任副书记或书记助理职务。此举不仅为农村基层团组织配备了高素质的实用人才,也为挂职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引导大、中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尝试。

    活动开展的消息向社会公布后,引来了众多学子的积极参与。彭瀚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此事后,赶紧报了名。他觉得“这样的机会值得把握,因为可以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每天,彭瀚都会早早地来到他挂职工作的鱼峰区驾鹤街道办蟠龙社区,忙着给社区建立网格信息数据库。这份工作不仅发挥了他熟悉计算机操作的特长,而且让他懂得了社区的流动人员管理是门大学问,社区里的叔叔阿姨看似平凡的工作原来并不简单。

    不少大、中学生的工作,受到了挂职单位的好评。蟠龙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还是第一次在校学生来社区锻炼。他眼中的这些90后学生思维敏捷,熟悉计算机操作,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成为社区工作的得力助手。不过他们初到岗位时,还有点害羞、不够大胆,待人接物确实需要历练。记者了解到,仅在鱼峰区,就有21名大学生和16名高中生分成16个小组,在区内16个街道、社区(村)基层团组织挂职,参与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清洁乡村、网络管理等社会事务工作。

    7月18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曾旭红和南宁市十四中学生陆金萍的到来,让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街道广园社区团支部书记卢夏雁觉得工作力量一下充实了不少。虽然学生们的挂职时间不长,但大家一道走访社区居民,宣传“美丽南宁·清洁乡村”的理念,到救助站开展“温暖同行 心手相牵”志愿服务行动,让这个基层的团支部突然间变得充满活力。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大、中学生“1+1”基层培养计划除了让学生提前“步入社会”、加强实践教育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这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当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造就一批对基层、对人民饱含深厚情感的青年学生骨干,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对青年的思想引导。

    钦州学院学生潘晓霜暑期回到家乡象州县,挂职罗秀镇社区团支部副书记一职。实践活动开始前,团县委和乡镇团委的负责人就对她进行了多次理论培训,她带着“来基层究竟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的问题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挂职期间,她主动和社区干部、村官、农民打交道,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愿望,探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破口。从社区干部和村官身上,潘晓霜了解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和意义,了解到了群众工作的琐碎和重要,了解到了新农村发展的困难和希望。

    “到基层挂职是我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锻炼成长的重要经历。”潘晓霜认为,农村是个大课堂,在其中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社会的知识,领悟人生的道理,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相对于挂职前的‘迷茫’,我真心地想说一句,挂职的这些日子让我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明确了未来人生的方向。”潘晓霜说。

分享到: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
广西“1+1”基层培养计划让青年学子接地气
为了梦想一路坚持
道德脊梁传递做好人的道德自信
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