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谁来监督央企“一把手”

本报记者 陈璐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30日   10 版)

    最近曝出的央企高管群体腐败性案件中,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因涉嫌违纪被中纪委带走调查,主要原因是其主政中石油期间的往事。

    翻看这几年的新闻,中石化前总经理陈同海、中核集团前总经理康日新、中国移动前党组书记张春江……这让公众感觉,央企高管腐败并不是个案。

    部分央企高管因为腐败问题落马,公众在肯定中央整治腐败决心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民营企业经营的是自己的资产,央企作为全民所有的企业,“一把手”相当于为全民管理资产,那么,谁来监督央企“一把手”的行为呢?

    “这是央企腐败浮出水面的表现。”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知名反腐专家林喆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央企在两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一是用人制度,没有选择“有德”的好干部;二是监督不到位,使得腐败行为防不胜防。

    长期关注央企的专家、上海天强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行为,央企是一个介乎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间角色,拥有权力但没有约束。

    央企这几年“成绩单”着实比以前好看。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谈上半年央企运行情况时说,央企实现利润总额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国资委重点监测的央企生产经营指标中,80%以上的指标实现同比增长。

    常年被人诟病的央企市场化程度低问题也在有所改善。在垄断性较强的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对手微信,运营商感到危机之后开始下调资费、推出同类产品正面迎接竞争。这分功劳不得不认为与央企管理者日益提高的管理水平和公众对央企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关。

    以前,央企作为全民出资的企业出资者缺位,导致很多问题——“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现在的情况是,如今大部分的央企管理者位高权重,他们既拥有一家企业的决策权,又拥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这相比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年薪待遇而言,央企高管手中那枝可以签发上千万元、上亿元项目的笔权力更大,也可能带来更多违法所得。这也许正是央企“一把手”产生腐败问题的关键。

    的确,4年前陈同海腐败案发后,其班子成员也曾反映陈独断专行——陈同海可以批示决定上千万元、上亿元的项目,重大工程的招投标形同虚设。党组成员谈工作要排队求见,班子成员曾质疑,“这还有什么民主和监督可言” ?

    祝波善谈到,在经营中,央企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小,市场中强势的地位也让他们很容易“权力寻租”,而且会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社会。

    为了约束央企管理者的行为,党内曾出台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2009年国家就颁布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2011年又出台《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实施办法》。国资委纪委一直要求央企落实纪检监察工作。

    可有业界人士指出,国资委纪委书记行政级别低于央企的董事长、党委书记,这种监督实际上是下级监督上级,这种制度安排显然有点强人所难。

    也有人寄希望于央企实行董事会的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承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说,董事会制度并没有发挥作用,实际决策中常常是一个人说了算,制衡机制不足,决策信息并不透明。

    此外,各地针对“一把手”腐败问题也有各种尝试。广东省近日就让约300位“一把手”上了一堂“廉政课”,让因为利用职权参与内幕交易、收受贿赂被判入狱11年的原中山市市长李启红现身说法,不少领导干部表示 “很震撼”。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只有有效的制度建设才能减少高官的腐败行为,真正把“老虎”放在笼子里。正如祝波善所说:“不能把约束‘一把手’的希望寄托于某一位高管的个人素质。” 

    林喆则指出:“如果制度问题不解决,此类央企‘一把手’腐败事件还会出现”。 

    林喆从调研中总结出“有效监督”的两个环节:一个是制度在手边,比如你想对某一个采购人员进行监督,你发现单位早就制定过关于采购人员外出采购活动的监督条例;另一个是监督者时常存在,她在安徽铜陵曾看到过一项“绿灯制度”,即每个信任干部上岗时在网上公示,基本信息下面有一盏绿灯,表明为清廉的好干部,随着时间流逝,该干部有可能会有不好的行为,群众举报后绿灯变成黄灯,待纪检部门调查核实后就会使得黄灯变为红灯,结果这里的干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看自己的“灯”是什么颜色,这就是有效监督。

    “央企打造国际品牌要下决心政企分开,我最担心的就是又走回头路,政府干预太多企业会无所适从。”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9月11日在大连2013年达沃斯论坛中,就表示过担忧。

    究竟该是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力量还是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这是央企发展一直存在的难题。怎么把控“一把手”的权力,是摆在国资委面前的难题。

分享到:
张毅:央企要慎始、慎微、慎独
谁来监督央企“一把手”
乳业乱象为何难根治
小肥羊2.0版餐厅福州亮相
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大讨论
一周观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