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挑战创新路 共圆中国梦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大幕将启

本报记者 王烨捷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11日   08 版)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大学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将于2013年10月13日至18日在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举行。目前,比赛正在积极筹备中,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省属高校首次承办

    本届“挑战杯”竞赛开创了自1989年创办以来的多项新纪录:第一次由省属“211工程”高校承办;第一次在地级市举办;第一次采用校地合作的承办模式,是产学研良性循环、高校与地方协同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素有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1989年至今,已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举办12届。

    为了办好本届比赛,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了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双方策划并成立综合协调、后勤接待、开闭幕式、展示评审、赛事活动、新闻宣传、志愿工作、市场运营、财务服务和安全保卫等10个筹备小组,通力协作、全面落实相关工作,确保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的成功举办。

    地方政府多项支持

    本届“挑战杯”竞赛建立起协同合作的联动平台,充分整合学校、企业、社会力量,借助苏州工业园区位优势,汇聚苏州市、企业、园区等优势资源,为优秀参赛项目提供包括资金、运营、培训等在内的支持政策。

    团中央学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挑战杯”竞赛将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从资金、场地及配套设施、创业服务、人才、金融财税等方面,为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团队提供多项支持政策,并逐步扩大规模,为在“挑战杯”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实现孵化、升级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人才集聚、项目孵化的有效平台。

    示范园区首期将与10~15所高校建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合作关系,设立额度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孵化基金,同时借助国家级苏州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设立的2000平方米孵化区,用于支持优秀项目的孵化与成长。此外,还整合了苏大天宫、原点创投等苏州企业的两亿元资金,作为项目孵化期的天使投资,并充分利用政府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及金融财税杠杆作用,吸引各类社会化风险投资资金5亿元,支持项目的成长和壮大。

    倡导“绿色”节俭办赛

    本届竞赛预计将有海内外近400多所高校的3000多人参赛,5天的赛程还将吸引到5000多人现场观摩。比赛主、承办方秉承“节俭务实、协同高效、活力交融”的原则,将在赛事组织的全过程倡导环保、低碳、生态的“绿色”理念,通过节能减排、低碳交通、省电节水、循环利用、低耗高效等方式,让大学生成为绿色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比赛厉行简约之风。为减少纸质文件的大量使用,学校采用微信、微博以及 “Pocket University”新媒体平台发布比赛的相关讯息,学生通过手机即可随时查看比赛信息。竞赛组委会秘书长、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涌向记者介绍,大赛对开幕式进行了“瘦身”,不仅缩短了时间,而且取消了大量LED屏幕的使用。整个舞台只设有一个电子大屏幕供观众观看,其余的背景信息则由校内招募的1300余名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人墙”来展示,志愿者将穿着自己的服装,手中的翻板道具是包上不同颜色书皮的大学英语课本。另外,比赛期间的所有演出,全部由学生社团的志愿者来表演,没有邀请一个明星或是专业演员参与。

    褒奖“累进创新”和“交叉创新”

    记者从团中央学校部获悉,为鼓励各高校对参赛项目进行持续支持与培育,推动竞赛由短期开展向日常活动的转变,此次赛事将力争产生一批质量高、影响大、育人效果明显、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作品;同时,为顺应交叉学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趋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吸收融合不同学科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丰富知识和研究能力体系,本届竞赛将新增设“累进创新奖”、“交叉创新奖”等奖项。

    参加过往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的作品,如果较之前参赛时有重要研究进展或者在作品孵化方面有明显成果,或者是学校通过设立累进支持基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对较长周期的参赛项目提供持续支持、对参赛队员进行跟踪培养,或者参赛项目被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机构采纳并结合实践加以完善,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这类作品都将有可能获得“累进创新奖”。

    而“交叉创新奖”主要针对入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竞赛的参评作品中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方面能突出体现作者的跨学科研究能力的作品。

本报记者 王烨捷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11日 08 版

挑战创新路 共圆中国梦
焦爱芬:旧车新花样 绿色郑州行
一起成长
圆梦人 载歌载舞
圆梦人 欢歌笑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