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睛
来自河南工业大学创行团队的焦爱芬,通过对废旧自行车的循环再利用,创造经济价值,帮助有梦想的贫困大学生和社区下岗居民,同时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拯救”郑州市社区和高校废弃自行车的行动被同学们命名为“绿色郑州行”。队长焦爱芬说:“这个名字不仅涵盖了项目的内容,更是我们团队成员最想达到的目标和活动本身的意义。”为了解决弃置自行车的问题,“绿色郑州行”的团队成员受到学校火爆的跳蚤市场的启发,开始思考把无主的废旧自行车收集起来,根据新旧程度进行分类,再分别加以利用,达到“旧车换新颜”的目的。
经过对周边废旧自行车棚和二手车市场的实地调查,焦爱芬和同学们研究出了集“翻新、租赁、出售、工艺品”为一体的废旧自行车循环利用模式,即将弃置自行车进行回收、分类、翻新,通过租赁及出售的方式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同时再将废弃的零部件制作成工艺品出售,所得利润用于帮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这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弃旧自行车资源浪费的问题,更用之于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推广了“绿色郑州行”的概念。
在实践过程中,焦爱芬和同学们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弃置自行车的归属问题。在项目运行的前期,出现了多次看似无人认领的自行车被车主找回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焦爱芬在学校后勤部的帮助下,在宿舍楼下贴出公告,低价回收同学们不再使用的自行车,明确物权,避免纠纷。
目前,“绿色郑州行”项目进展顺利,10个月里,成功回收千余辆废旧自行车,出售700多辆,出租1.5万余次,获得近15万元的收入,帮助85名贫困大学生。
首战告捷,焦爱芬和同学们更显得信心十足,计划将这个项目复制到更多高校和社区,并促进短途租赁网和智能租车系统的建立,将绿色出行的理念贯穿到生活的每一处。
自3月21日项目启动以来,“创响新生代”2013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在两岸16个城市开展了22场校园巡讲,与现场近5000名两岸青年分享了他们的公益经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发扬爱心与责任感。
本报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