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到2013年,中航工业导弹院走过了一段励精图志、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创业任务,踏上了第四次创业的漫漫征程。
由导弹院青年所组成的青春方阵,在导弹院的改革发展中,更是以创新为主旋律,唱响了一曲“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青春之歌。
11年来,导弹院团委在院党委和集团公司团委的指导下,始终以“创新、创优、创效”为价值导向,致力于发掘青年创新潜力、培养青年创新能力、促进青年创新实践、提高企业创新实力,依托“青年科学基金”(后更名为“青年创新基金”),大力支持青年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新管理进行探索与研究,有效促进了青年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青年队伍的创新能力也逐渐在集智攻关、产品竞标、改革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沃土:创新基金培育人才
导弹院院长葛森、党委书记刘松柏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在导弹院第四次创业阶段,全面竞争和全面创新已经成为常态。
然而,创新驱动、改革发展,其根本要靠人才。人才就像苗木,成长需要培养,尤其需要肥沃的土壤。青年创新基金为青年创新提供了实践平台、制度保障和经费来源,成为了孕育青年创新人才的沃土。
从2003年开始,院党委为了鼓励青年创新创效,设立青年科学基金,专项拨付资金10万元,由团委统筹管理。基金主要面向35岁以下青年职工和青年集体,支持青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对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新概念、新理念,加工与装调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战略,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
此项活动得到了青年职工的热烈响应,申请课题数量逐年俱增,进一步激发了青年职工创新热情,成为展示青年风采的有效平台。为了满足青年迫切参与基金活动的需求,院党委在2010年第八次青年工作会上做出决定,将基金总额提高到100万元,并正式更名为青年创新基金,同时制定下发《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青年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暂行)》,成立青年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常设机构为团委办),负责基金管理、评审、奖励等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青年创新基金的制度保障,明确将基金分为青年科学基金和青年奖励基金两个部分,分别用于创新项目研究和创新成果奖励。
在基金的管理上,导弹院团委始终围绕四个原则:
——固定流程,加强管控。基金支持的项目采用先探索研究后经费支持、先工作实践后表彰奖励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年初申报立项,阶段检查考核,年终评审汇报,严格兑现奖惩的运行流程。项目结题时,形成书面研究成果、论文和结题报告。每年底,召开优秀项目发布会,展示基金成果。每一个环节都有固定的流程和要求,确保项目运作、经费使用科学合理。
——寻题攻关,岗位成才。青年创新基金的立项项目均由各项目负责人根据个人工作内容自行申报,评审时以实用性、创新性为主要原则,通过不断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基金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青年职工的岗位成才。
——培训交流,推动转化。鼓励青年职工外出学习调研,并要求学习后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成效;鼓励以团支部为单位,利用中期检查、结题评审等机会进行项目交流,促进项目改进;定期回访历年的结题项目,关注项目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论坛发布,成果共享。定期举办青年创新基金项目成果发布会,展示优秀项目成果,为下一年各基金项目运作提供参考;利用园区网加强对优秀项目的宣传展示,扩大青年创新基金的影响力。
11年来,青年创新基金累计拨付经费410万元,支持青年创新项目330个,1000多名青年职工参与了课题研究,先后评选出优秀项目近百个。如今,基金活动已经成为导弹院落实“千名青年成才培养计划”和实施“四双”措施,建设青年“三支队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基金支持研究的很多项目在科研、生产、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对导弹院高新武器的研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雨露:创新舞台激发热情
培养青年创新能力,仅提供成长环境远远不够,还需要以新颖、丰富的活动载体吸引青年参与,用丰沛的雨露滋养青年,不断提高青年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011年,导弹院团委结合第四次创业发展需要,成功举办了首届未来空空导弹及其派生武器设计大赛。大赛侧重于对未来空空导弹及其派生武器的概念设计,重点在于构想未来对空空导弹及其派生武器的发展需求,并根据需求分析完成其总体概念性设计。如此具有强烈创新性的比赛形式非常适合导弹院以科研生产一体化为主的单位,受到了广大青年职工的欢迎。在为期五个半月的比赛中,共有来自全院科研、生产、质量、机关片区及人力资源部自招研究生共20个单位的48个项目团队报名参与。
百花齐放、创意新颖,48个作品既涵盖乘波体气动外形、反隐身导弹等前沿科技,又不乏磁悬浮动力系统、反物质战斗部等奇思妙想。现场汇报形式也不拘一格,既有双人合作、一问一答式的技术推介,又有现场播报、情节带入式的战场假想。通过这样的比赛,进一步开拓了青年职工创新思维,提高了对新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力。
2013年,为贯彻中央领导对军队提出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要求,进一步关注用户需求,积极探索未来战争模式下空空导弹及其派生武器的作战方式和效能,在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导弹院团委开展了第二届未来空空导弹及其派生武器设计大赛。相比第一届比赛,本届比赛在赛事组织、比赛环节、导师指导等方面更加开放、更具创意,更能调动青年职工创新的热情,活动再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受到了各级领导和青年职工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导弹院团委坚持定期开展青年优秀论文交流评比和青年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年职工加强对科研、生产、工艺、管理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编辑制作优秀项目或课题视频资料,发布在园区网上,供青年学习参考。选派推荐优秀论文或课题的负责人参加国内各类青年科技论坛,开拓视野,提高技能。
同时,各团总支、团支部也结合本单位青年特点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总体部团支部成立的青年科技创新小组、光电所团支部和总装二厂团总支开展的“五小”评比、八所团支部开展的“青年人人上讲台”等活动,都从不同方面激发和释放着青年的创新激情。
阳光:创新榜样带动龙腾
青年人才崭露头角、被重用提拔的现象既是选贤用能、鼓舞青年的好事,同时也能起到“以先进典型的光和热,引导青年职工立足岗位、成才建功”的重要作用。
“新一代航空青年要勇做改革创新先锋,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勇气和担当,拿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魄力,直面问题和困难,树立胸怀全球的大局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坚定不移地把中航工业的改革推向深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是中航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左鸣在2012年5月召开的集团公司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上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关怀勉励,更是发出了广大团员青年迈上创新创效征程的号召!
同时,集团公司党组出台了《青年成才“龙腾计划”实施方案》,对深化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导弹院团委积极落实“龙腾计划”,通过评选“青年创新奖”,发现青年创新人才,使一大批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用创新的典型激励青年,带动青年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在青年中形成崇尚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如何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攻克产品技术难关?导弹院“青年创新奖”个人奖获奖者、年轻科研人员黄志理带领团队,在某型产品故障攻关过程中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大胆创新,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144项,为改进措施的把关验证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制团队中80%以上的人都不满35岁,大多是青年人。”作为新型光电器件研制团队的成员之一,张亮一谈到他们这个团队,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在某型光电器件竞标过程中,团队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对手四年的科研任务,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为后续批量订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年轻人是我们团队乃至导弹院创新创效的先锋!” 张亮说。
创新成就梦想,创新铸就国威。在导弹院中,一批又一批青年“创造者”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不断涌现……导弹院青年这个年轻的方阵,面向国防事业的重点需求,迎难而上,执着追求,以自主创新来实现振兴航空的梦想。
硕果:创新之林成就栋梁
2008年以来,导弹院青年先后荣获“‘神华杯’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优秀奖”1项,1人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被评为“中航工业十大杰出青年”,5人被评为“河南省技术能手”,1人被评为“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3人被评为“洛阳市(杰出)青年创新创效标兵”,6人被评为“洛阳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人被评为“洛阳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
特别是2012年某产品竞标胜利,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导弹院人用激情和热血谱写了“敢于竞争、坚忍不拔、自主创新、大力协同、报国奉献、精益求精”的竞标精神,其中自主创新精神受到了林左鸣董事长的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导弹院坚持创新创效几十年的充分肯定。
荣誉属于过去。如今,漫漫创新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莘莘栋梁之才仍需培育灌溉……
创新是青年的灵魂,更是这个时代给出的命题。
导弹院青年拿什么去超越前人?肩负起肩上的重任?
惟有更大的创造力,惟有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奇!
每个人都站成一棵树,必将成就一片森林;每个人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必将铸就国之伟业。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中,在导弹院第四次创业的实践中,导弹院团委将进一步完善工作,着力培育有“创业本领、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新青年,踏实奋进,开拓进取,为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神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新的篇章!
(安宁 王超 乔韬 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