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申办民营银行三大“集团军”蜂拥而上

民企大佬为何青睐投资银行

本报记者 陈璐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1日   10 版)

    一场成立民营银行的战役正在打响,众多民企大佬也蜂拥而上。

    悄悄拉开这场战役序幕的是今年7月出台的金融“国十条”,其中明确表示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而后各地掀起民营银行申办热潮。据了解,目前已有27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正在争取获得牌照,专家预计随着事态明朗,将有更多大佬加入其中。在二级市场,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只要沾染上民营银行概念股价就似坐上火箭,例如苏宁云商宣布筹建银行之后9月份累计涨幅高达69.1%。此外,关于民营企业是否申请牌照以及进度的消息也总能吸引业界关注。

    10月15日,第一批民营银行10个名额已经下发至各省,全国首份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已完成并报至银监会,民营银行呼之欲出。

    大佬为何青睐民营银行

    对于逐利为首要目标的企业大佬来说,银行“很赚钱”是最大吸引力。

    数据表明,银行业利润远超实体经济,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75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5亿元,增幅13.8%。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一半以上。截至2012年末,“国字号”银行业代表工商银行占据了“国内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第一”、“全球资产规模第一”、“全球存款余额第一”、连续5年蝉联“全球市值最大银行”。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从1996年成立时的13.8亿元的资本金,发展到如今资产规模超3.2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银行业对资本非常重视,当民营企业的实力累计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希望找到出口。”这和我国民营资本体量壮大而找不到投资出路也有关系,曾经能带来高利润的房地产业受到越来越严的国家监管。

    “高额资本回报率驱动民营企业尽早进入银行业!”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范立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众多上市公司深刻意识到开立民营银行是未来获得巨大利润的重要一步,也是缓解由于实体经济下滑导致的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又一收入来源,“这些行业龙头企业集团申办民营银行,可以盘活企业巨量的留存资金,同时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剑则认为,若仅以盈利为目的的话,民营企业购买现有银行可能是更为便捷的办法,事实上他们怀揣深层次的产融结构目标,希望以自主控制的金融产业促进主业发展。以一直辟谣不会成立银行但一直在做金融尝试的阿里巴巴来说,截至10月15日,余额宝的开户用户已经超过1600万,累计申购的货币基金已经超过1300亿元。受益“余额宝”,天弘基金成为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公募基金。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件“四两拨千金”的美事。有媒体分析,假设民营企业出资8亿元成立一家民营银行吸收存款,按照8%的资本金充足率理论上可以吸收92亿元存款,这些存款又可以成为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

    范立夫分析,民营企业在银企关系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民营企业要想获得融资较为困难,而且所付出的绝不仅仅是贷款利率。如果自己投建银行,不会再发愁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并且能降低资金成本。

    更关键的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很希望民营资本参与到银行业中。一方面我国大中小型银行都喜欢大中型的客户,导致同业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小微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育不足,无法满足大量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散资金多,缺乏合法的融资渠道,民营银行的出现可以缓解两方面的矛盾。

    这就不难理解,民营银行信息一经曝出,就引来众多有产业资本实力的民企大佬。王剑认为,放开新设民营银行是金融自由化的必然举措。

    申办民营银行的三大“集团军”

    有业内人士调侃说,苏宁要开银行、美的要开银行、雨润要开银行、红豆要开银行、新希望要开银行……无论是卖猪肉的、卖空调的、还是卖农药的抑或卖西装的,统统都要开银行。虽然已有9家企业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名称核准,但还未出现真正拿到牌照的企业,记者将目前透露出的申报民营银行的企业简单分为了三类。

    第一集团军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主,发起者包括苏宁云商、腾讯、中关村银行等。

    苏宁云商被誉为是准备最充足的选手,明确要通过创新技术实现大数据、大物流、大金融支撑之下的开放平台经营和全渠道融合的“云商”发展模式 。王剑分析,以苏宁云商为代表的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为银行业务提供强大支持。一方面,向上游供应商提供基础的银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结算等;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下游消费者,可以提供消费金融服务,通过提供利率优惠的消费贷款,加快自身的商品销售。这一做法有些类似于汽车厂商开办的汽车金融公司。

    另一类以腾讯为主的互联网企业,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十分庞大的客户资源,在条件成熟时可充分转换为银行客户,并依靠其大数据,对大量线上商户给予信贷支持。同样,这类银行不需要庞大的物理网点,甚至仅依靠网络平台即可,并且依靠大数据支持,营销、办理、风控、贷后等管理成本均较低,因此整体成本收入比会大幅低于现有银行。“由于这类客户大多未被现有银行信贷服务覆盖,因此是真实的‘查漏补缺’,错位竞争,不会对现有银行业务产生明显冲击。”王剑说。

    郭田勇认为科技型组织中最有可能出现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这从中关村管委会的初步设想中就可以看出,中关村银行主要为科技型、创业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快捷、低成本金融服务;同时还是基于创新信用机制和大数据运用的互联网银行。 

    第二集团军以区域性组织为主,发起者包括温州企业、渝商集团等。

    这类申报者多出现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区域。以温州为例,善于做生意的温州商人在民间积累了8000亿~10000亿元的流动资本,而民营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融资服务。此前的“钱荒”带来的资金链断裂依然后怕,如果依赖非正规金融也不是长久之计。温州商人们希望成立能为全国温商提供融资服务的民营银行,以便摆脱民间借贷给温商带来的困扰。假设成立一家总部设在温州的民资性质的温商银行,可以逐步在全国各地有温商的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分行,通过这个金融平台,可将温商的资金盘活。

    王剑分析政府有关部门此举意在将部分原来从事非正规金融的民资“招安”,开办小型民营银行能够以查漏补缺的方式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集团军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发起者包括美的集团、红豆集团、雨润等。 

    这类银行被寄予的期待是专业化,为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范立文认为这类企业中美的集团“实际做的话还是有空间的”。美的集团每年在银行的存款都有百亿元左右,年营收超过1500亿元。早在2009年,美的即是顺德农商银行的发起人之一,目前持有该行6.33%左右的股份,是该行第二大股东;同时,美的集团旗下的财务公司,也主要为上市公司提供存款、贷款、担保、结算等金融业务服务,美的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为集团上游的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

    在这类企业中还有一些与银行业毫不相关并难获利的企业也成为了申办民营银行的主角,王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让他很难理解,前景很难判断。

    虽然民营银行是否真正能赚钱还是未知,可在范立夫看来,这些民营企业就算等待批复时间很长,或者由于某些条件不具备导致没有通过申请也无妨,因为股市目前对于民营银行这个概念是强烈追捧的,就算目前主营业务业绩不理想,打着设立民营银行意愿的噱头,也能吸引资金提升股价,从而可以帮助高管减持套现,何乐而不为呢?

    短期内对银行业冲击小

    民营银行改革破冰对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众多分析都认为在短期内难以对金融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

    原因在于规模较小。《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规定民营银行在试点期间只能在省内经营,因经营区域受限,导致短期内客户重叠面不大。王剑假设民营银行是对部分民间借贷的替代,开办30家,注册资本每家10亿元,新增注册资本300亿元左右,假设ROE(即净资产收益率)可达18%,那么新增盈利50多亿元,相对现有银行业总盈利额,十分微小。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此举更大意义是在银行垄断业中增加竞争者,以提升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银行机构的市场垄断和服务效率备受争议,此次民营银行开闸将降低银行业准入门槛,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将使得银行业资本更多元,银行间竞争更有效。“民营银行的行业背景将推动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发展,区域性和草根性有利于其服务更广泛的金融消费者,促进银行业的包容性发展。”范立文说。

    需要提醒各位大佬的是,并不是只要民营银行成功设立就能像国有银行一样赚得盆满钵满。范立夫说,民营企业设立民营银行面临着人才、风险管理、技术、资本等等诸多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不会盈利,反而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和整体盈利水平。同时,民营银行的规模比较有限,经营管理的经验需要逐步积累,突然爆发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相较于过去10年民营企业争相涉足房地产,投资民营银行面临的风险显然大得多。”

    银行业最关键的是信誉。当有一天,民营银行出现在你家门口时,即便高利率会吸引老百姓,但是失去了“国字号”作保障,老百姓的存款安全谁保证?

    由此,郭田勇建议应当同步跟进“存款保险制度”,以免出现银行倒闭等有伤用户的情况出现,并表示短期内只能以试点的形式来做,并加入保险公司配合。

民企大佬为何青睐投资银行
雅诗兰黛发布国内首个乳腺健康指南APP
35~49岁是创业的高峰期
国务院发布文件
化解有关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企业“走出去”:对外并购持续升温
一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