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钟的国产微电影《致父亲》,探讨的是父子关系。
摄影师王浩然,在工作面临波动、参加国际影展的机会可能被公司取消之际,被开照相馆的父亲紧急召回家,却只是要他帮关系紧张的邻家母女拍张合影。浩然忍着怒气匆忙完成,在赶回公司的路上,他想起邻家女儿吐露的他父亲的眼睛快看不见了,终究不安,返回来找到邻家小妹详谈。
两个年轻人都对父母很不满,邻家女孩嫌老妈管得太多,浩然则感叹母亲过世后他与父亲关系疏远。他的第一次个人摄影展父亲答应要来却终究没来,更令他深深失望。然而浩然还是提醒邻家小妹记起了妈妈疼爱她的点点滴滴,最后为母女拍出了欢笑的合影。
浩然无意中翻出家庭老相册,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发现一直是父亲在支撑这个家。父亲无意中吐露了一个秘密:就在浩然的摄影展那天,父亲因为发病才没去成,从此眼睛便不太好,浩然所有的失望、疏远顿时消融在百感交集中。他第二天一早赶回去工作,给父亲留下了暖意融融的长信,承认他最想要的其实是父亲的认可,也希望自己是父亲最好的作品。
故事很简单,发生在一天之内,所有亲情关系里的纠结,身边也都很常见。这更让人感慨,家庭里从来不缺少爱,缺少的是爱的有效表达。
有需要却不表达时,即使是一家人也容易渐渐疏远。浩然对父亲没有在他人生的重要时刻出现而耿耿于怀,他竟没有直接去问一声,为什么你答应来却没来,你知道我一直在等吗?你知道我一直盼望你能看见我的成绩吗?失望埋在心里,不表达不追问,你可能觉得习以为常,但这绝不是好的相处方式。我们可能会害怕自己所渴望的,对方给不了或根本不愿给;我们还会害怕自己想得到关爱认可,结果却失望受伤。然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对爱(包括关怀、尊重、信任、肯定、接纳、认可等)的渴望,本身是很珍贵的,你若发自内心珍惜,丝毫不贬低自己,不去评判自己,那别人怎样回应,能否给予或愿不愿意给予,都伤不到你。此外,成年人与孩子的不同之处是,成年人可以拥有无数的选择。即使所有重要他人都给不了你支持,你依然可以从我做起,先给自己全然的接纳、认可和肯定,不过这往往需要心智趋向成熟时才会明白。因为,即便你已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即便你已结婚生子,面对父母时,内心深处仍容易把自己当成弱小无依、只能靠父母滋养的孩子。
浩然的父亲显然怕给儿子添麻烦,于是绝口不提自己的眼疾。这里可以看到老一代人为子女着想、习惯于方方面面的隐忍,令人心酸的是,这其中也包含着他们把自己看得很不重要,以及害怕成为孩子的累赘。
在职场上,我们都以能做什么、做出什么成绩来衡量自己的贡献,甚至误以为这就决定了整个人的价值。那么,年老多病,做不了什么了,我们便会恐惧:我这个人没有用了,没有价值了,不再受欢迎、不再被需要,成了废物……然而,家庭里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啊,跟你在任何领域的表现无关。
不恰当的表达,则较难让家人感受到爱,就像邻家女孩开始一直抱怨妈妈管束太多。这里有父母无意中把成年儿女依然看作小孩子的惯性,有两代人的观念习惯冲突。而过多的管束往往隐含着担忧,生怕一不留神就出事儿……大家经常误以为担心等于关心,殊不知担心里除了关心之外,还隐含着不信任对方。很多人是出于不能放心信任自己,于是不能放心信任对方。真的关心一个人,尊重他的选择和意愿,远比管束和担忧要好。
好在,家人间的爱,你看见或没看见,都始终在那里,可以经由任何一个契机触发出来。浩然提醒邻居女孩小时候妈妈怎样疼爱她,他自己也很难不想起小时候父亲待他的好。
浩然最终和父亲有了真诚的交流,他给父亲写下了发自内心的长信。爱能说出来,无论从口头还是文字,都会让彼此安心。所有的猜疑误解都会过去,爱的表达原本可以这样简单。
谭洪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