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新知

“压力山大”时慎发短信

韩晓晨/编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2日   11 版)

    给新朋友打电话不知该说些什么,或是同事间的某些话题不好开口,怎么办?不少人选择“发条短信”。这大概会让有着社交压力的人松一口气。不过,近来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研究报告却告诉人们:短信可不一定是你的朋友。

    在这项发表于《大众媒体文化心理学》期刊的研究中,华盛顿与李大学心理学家卡拉·克莱因·默多克发现,人际关系紧张与人际功能减弱呈现关联性,但这种关联仅存在于被试发短信的频率较高时。

    默多克的实验包含83名大学新生被试,其中有56名女生和27名男生,均来自美国东南部某所以学术严谨著称的文理学院。研究者要求他们完成一系列问卷,以测量其情绪状况、睡眠质量及“学业与社交倦态”程度,而类似“完成全部功课令我身心俱疲”或“学院的社交压力使我心力交瘁”的表述,都是这种倦怠的指征。此外,研究者还请被试回想其社交网络中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在内的每一个人,并对“某个我关心的人对我的期待超越我能力所及”之类的陈述作出回应。

    最后,被试报告了自己平均每日发送和接收的短信数量,研究者对这些数字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较高的收发短信数量与睡眠问题存在关联。默多克认为,这一现象折射出部分被试不分昼夜回复短信的社交压力,还有很多学生即使在睡觉时也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与此同时,频繁收发短信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或面对其他压力源时,比他人更容易出现提示学业或社交倦态的症状,他们报告的情绪健康水平也低于较少发短信者。这意味着,在面临压力时,频繁收发短信本身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对此,默多克解释道:“尽管这只是一种推测,但是,短信交流可能在处理亲密关系中的人际压力时是不合时宜的。在言及敏感话题时,短信中常用的‘短信息’往往并不能有效地传达某些微妙的细节,但在敏感话题中,正是那些细节促进了成功的交流。”默多克同时表示,短信交流缺乏表情、手势、体态等非言语线索,而这些线索在人们的面对面沟通中载荷着关键的信息。

    基于以上因素,再加上人们对没有及时回复短信的种种猜想,“短信就可能在压力时期引发或加深误会,制造非建设性互动的风险。”

    默多克的分析告诉人们,该项研究的适用对象远不止大学新生:如果你正在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那么,无论短信交流多么便捷,都未必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韩晓晨/编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22日 11 版

万花筒
与父母的战争没有输赢
亲子之战可以避免吗
一封长信《致父亲》
“压力山大”时慎发短信
道别
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