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看高考改革这一步

温儒敏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3日   05 版)

    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将语文分值从150分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调到100分,文理科综合300分调到320分,数学不变,还是150分。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这是肯定的,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不可能意见完全一致。我是极力赞成这种改革的,这是经过多年争论和反复研究后终于沉淀下来的结果,预示着举步维艰的高考改革终于又迈出沉重的一步。

    为什么要增加语文高考的分值?理由有三。

    一是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对一个人成长的“覆盖性”影响,是其他任何学科都难于取代的。语文学好了,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有人可能认为,我是中文系教授,对语文情有独钟,说这话是“王婆卖瓜”。其实很多卓越的科学家也都强调语文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院士就说过,“数、理、化当然重要,但语文却是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有助于知识的增长和思想的开展。反之,如果语文学得不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也就学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他强调的就是语文的基础性。苏步青先生曾向教育部部长建议,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第一天考语文,及格的再参加以后的考试,语文不及格的就直接淘汰。苏步青担任复旦校长时,就把语文列为自主招生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说:“其他科目可以不考,但语文一定要考。”看来,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它不应当和其他学科等量齐观,适当增加高考语文的分值是完全必要的。

    二则语文又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应当延伸到整体素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把“语文素养”当作核心的终端的课程目标。而“素养”的考查是比较难于量化的,光靠一些知识性的题目,或者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能力测试,都难于检测总体的语文素养。高考之所以要考作文,也是希望通过作文来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因为作文有赖于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及其背后的思维力、审美力、文风,等等,其实就是素养。而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分值一直在60分左右,显然不够,难于承担“综合考查”的任务。多年来,我和许多专家都呼吁增加高考作文和整个语文考试的分值,理由就是原来150分的“盘子”不够大,需要扩大一点,才“盛”得下语文素养综合考查的内容。

    三是现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教学已经被边缘化。因为语文素养提升要靠大量阅读,要长期积累,很难依赖“短促突击”的复习去提高考分,许多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这势必放逐语文,挤掉本该学语文的时间给英语或其他“好拿分”的学科。有的学校甚至公开要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

    现在很多人眼睛只盯着分值的增减,而不看整个改革的方案,不同学科立场就难免有片面的争执。就说英语的分值降低吧,其配套措施是平时增加等级考试,最终退出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其实是更重视英语,也更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同样,语文分值提高也并非万事大吉,重要的是要改进现有的普遍的语文教学模式,向多读书以提升素养的路上靠拢,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当然,语文高考命题和阅卷也必须改革,增加科学性和公平性。高考改革牵涉方方面面,需要积累,稳妥推进,最终的目标应当指向高考的社会化以及整个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有百利无一弊的改革是不存在的,既然踏出这一步,就要超越坐而论道,勇敢前行,不断实践与完善。

北京高考改革大手笔触痛了谁
我看高考改革这一步
“五星安全”助力渝新欧 长安睿骋经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