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重庆团组织10万份问卷调研青年生存状况

近半青年渴望创业 80后是青年创业主力军

本报记者 田文生 实习生 闵如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5日   01 版)

    日前,重庆团组织“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10万青年访谈活动落下帷幕。

    重庆团干部全员参与,每人与10名青年进行“面对面”访谈,真诚了解青年需求,倾听青年呼声。活动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00253份,回收99456份,收到各类意见建议4300余条。

    大样本的调研获得掌握青年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同时,活动让团干部深入青年,探索出一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青年最看重“民主、富强、文明”

    本次调研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内容作为选项,对重庆青年的价值认同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显示,重庆青年最为看重的3项价值观依次是:民主、富强、文明。

    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和群体的青年,价值观存在差距:中学生最看重文明,选择比例为41.35%,民主被超过4成的大学生和城市职业青年选择为最看重的价值观;进城务工青年最看重富强,选择比例为37.32%;城乡创业青年最看重和谐,选择比例为41.9%。

    本次调研也暴露出当代青年的一些思想倾向,在12个选择中,“友善”被大学生、城市职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城乡创业青年不约而同地给出最低的重视度。

    6成青年有意参加志愿服务

    在重庆,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已有83万注册志愿者,他们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229万小时;还有更多的“隐身志愿者”创造了无数感人故事。调查显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已得到重庆青年的高度认同。

    重庆创造性地推出爱心储蓄银行,只要登记注册成为志愿者,做了好事后就可以录入系统,经过认证,将爱心储蓄起来,等到需要帮助时,可以优先享受帮助。

    同时,有服务需求的也可在这个平台发布,接受相关的志愿服务,从而实现了志愿服务供求的无缝对接。解决了志愿服务“需要服务不知道找谁、提供服务不知道去哪”的瓶颈问题。

    调查显示,志愿服务精神已在山城青年心中生根发芽。64.62%的重庆青年愿意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参加志愿服务。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愿最高,比例为71.56%;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的意愿最低,但仍高达54.92%。

    “市民学校”是团重庆市委近年来主推的志愿服务品牌,在社区搭建青年志愿服务的桥头堡,志愿者可以就近提供服务,该举措受到各界好评。调查显示,该品牌在重庆青年中影响广泛,68.72%的重庆青年表示听说过,其中,28.55%曾参加过“市民学校”的活动。对“市民学校”知晓率和参加率最高的群体均是大学生。

    学历越高越重视提升综合素质

    在青年心中,到底为了什么学习?

    67.69%的中学生选择“取得好成绩,将来考上好大学”;12.87%的中学生选择“提升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9.23%和9.31%的中学生则分别选择“应付老师和父母”和“将来能找到工作”;另有1.36%的中学生选择了其他。

    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中学生相去甚远。56.73%选择“提升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29.95%是为了“精通专业知识”,还有9.17 %的大学生认为“拿到文凭即可”。

    调查还发现,随着学历的增长,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选择提升综合素质的比例越来越高。

    七成中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

    来自学生的感受表明,中小学生“减负”确有必要。

    70.25%的中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负担重,其中,认为“很重”和“较重”的分别占到25.46%和44.79%。

    觉得学习负担一般的占25.6%,仅有3.88%认为学习轻松。

    从访谈的情况来看,中学生普遍反对“填鸭式”、“题海式”教育方法。

    七成青年期望开设创新创业课

    实现中国梦,青年创新创业非常重要。现行教育是否促进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调查显示,重庆青年的评价并不太高。

    对此问题,43.85%的中学生持肯定立场,认为有所促进;有23.78%的中学生予以否定,32.01%的中学生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

    同一个问题,大学生比中学生的评价略高,56.55%的大学生肯定,22.24%否定,20.96%表示没想过该问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67.66%的中学生和77.2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显然,当代青年对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充满期待。

    近半青年渴望创业

    调研显示,重庆青年的创业意识较强,49.33%的青年愿意创业,接近调查对象总量的一半,创业意愿的强弱程度为:城市职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中学生>大学生。

    在大学生中,22.55%的大学生在学校有过创业经历,17.25%“正在进行”创业活动,59.39%“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创业活动。41.41%的大学生有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打算。

    随着学历增高,有创业计划的比例也逐渐增高,45.83%的硕士生、61.43%的博士生有毕业后创业的打算。而理工科学生(44.35%)的创业意愿略高于文科学生(38.06%)。

    52.98%的进城务工青年有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打算,54.12%的城市职业青年有同样的老板梦,在国有企业工作的青年创业意愿最低。

    重庆的城乡创业青年群体中,因“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理想”而创业的比例达到57.4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很多重庆青年的创业是被动的无奈之举,是就业的一种替代性选择。

    80后是青年创业主力军

    调研显示,城乡创业青年的创业年龄集中在23~29岁,占全部创业青年的45.65%。这意味着,近半创业青年是80后,他们已经开始用勇气承担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

    创业者中,首次创业的占35.59%,二次创业的占39.63%,第三次创业的占20%,四次创业及以上的仅占4.59%。这表明,创业一蹴而就者并不多见,第三次创业是创业者一道重要“门槛”。

    从创业规模来看,城乡创业青年创办的企业规模都较小,47.67%的企业规模在1~5人。

    从创业资金来源来看,创业青年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支持(42.50%)、从亲戚朋友筹集(23.83%)和个人积蓄(21.67%),而通过政府支持、社会筹集、银行贷款方式解决启动资金的寥寥无几。

    融资和赋税是创业主要问题

    对于创业者而言,前人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本次调查特意收集了已有创业经验的青年感悟。

    31.74%的创业青年认为,创业者最为重要的能力是企业管理能力,其次是对从事行业的了解(26.87%)和心理承受能力(17.18%)。

    总结自身经验,青年创业存在哪些困难?32.24%的创业青年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其次是对市场把握不准(21.61%),再次是缺乏好的创业团队(18.06%)。

    本次调查还涉及到创业青年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选择“融资困难”的比例最高,有35.01%;其次是选择“税费过重”,有28.39%;之后是“政府部门办事难”,有20.86%;还有8.24%选择“招不到优秀员工”。

    在城乡创业青年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方面,选择“融资”的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比例达41.76%。

    其他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包括:办公场地(19.11%)、信息咨询服务(16.1%)、简化办事手续(11.52%)、政策培训(5.84%)。

    工作大多为生存

    作为西部城市,重庆青年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在被调查青年中,52.44%的城市职业青年和67.07%的进城务工青年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

    二三十年来,“打工潮”席卷重庆农村。调查显示,打工仔、打工妹背井离乡的第一动因仍是改善生活,有54.43%的进城务工青年将“赚钱、养家糊口”选择为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

    另有23.45%选择为了留在城市而外出打工,16.52%则是为了创业积累资金。

    打工一族对什么最不满意?41.07%选择工作收入,25.52%选择福利保障,13.49%选择工作强度。

    电脑和电视是青年最爱

    对于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青年而言,他们在工作之余主要干些什么?

    调查显示,电视和网络是当代重庆青年最亲密的伙伴,59.31%的城市职业青年和43.52 %的进城务工青年做出这一选择。超过了看书、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陪伴家人、锻炼身体、朋友聚会、无所是事等选项,显然,电子产品在青年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其人际交往也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重视的是,在职青年对锻炼身体最不看重,只有3.9%的城市职业青年、3.16%的进城务工青年将锻炼身体作为在工作之余的主要生活方式。

    多数认为通过学习能改变命运

    多数重庆青年认为通过学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仍有人有所怀疑。

    调查中,54.59%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未来前途“成正比”,35.61%认为二者“关系不大”,9.8%认为“没有关系”。

    或许是因为认为“成绩并不等于能力”以及“拼爹”论调的冲击,在大学生心目中,成绩和前途的关联度并不高,46.66%的认为“成正比”,32.05%认为“关系不大”,21.29%认为“没有关系”。

    对照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选择,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学生群体对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本报记者 田文生 实习生 闵如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25日 01 版

农民单车队:宣传环保一直在路上
重庆团组织10万份问卷调研青年生存状况
发展是奉献给老百姓最大的福利
大学生记者采访分享会在京举办
难以执行的法就别立了
传递知识 传递力量
中国北京亚洲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精彩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