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特别追踪

候选院士举报同事事件回归学术

本报记者 卢义杰 叶铁桥 实习生 霍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0月25日   05 版)

    喧嚣之后,回归平静。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牧举报学院同事闻海虎涉嫌数据造假,从轰动一时到回归学术,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虽然双方还在网络上开博客打嘴仗,但基本都是集中在了专业的学术问题上(见本报10月22日报道《南大一教授宣布退出院士评选》)。

    微博论战

    闻海虎坚决否认自己造假。“我本人十分反对数据造假的文章。”10月22日凌晨4点,这名院士候选人在新开的博客上回应道:“坚决反对伪造证据的整人举报,同时对利用学术不端之名来把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纲上线以达到个人之目的深恶痛绝。”

    闻海虎认为王牧故意使用大量错误数据,揪住文章中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纲上线。他委屈地写道:“他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我是实验室一名成员,既然他在没有任何知会情况下,以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把此事发布到网络上面,我也不得不回应了。”

    接下来的文章里,他对王牧的指责一一作出回应。他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邮件中说:“我想科学问题还是要以科学的方式解决为好,等待调查小组的结论是最好的选择。另外, 我必须把心思放回科研中,不能够耽误了。”

    22日下午,接到中国青年报记者电话时,王牧说已经看到了闻海虎的回应,正在写文章回应。23日3点多,回应文章出现在他的博客中,他在标题中就质问:“这样的事情还不涉嫌学术造假吗?”

    在再次举证闻海虎学术造假的文章中,王牧总结了6点依据,包括从至少“三块同一锅SFC样品”中拼凑的数据,在论文中声称来自同一块样品;在没有测量过能谱的电镜照片上随手加上50个点,声称在这些点做过能谱测量;从一批弥散的数据点中有目的地选出若干点,删除其他点,声称数据是收敛的;编造他人邮箱用于论文投稿等。

    王牧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这个事情越讲暴露得越多,最后伤害的不是他本人,而是闻海虎。“他越搞下去,对他越不利。”

    但他也向记者回应了一些闻海虎表示要“澄清的”问题。

    闻海虎在博客中表示,5月,文章发表后,王牧实验室的研究员马国斌和他的两名学生没有提出异议。但到了7月,三名作者在王牧的要求下,向《自然—通讯》编辑部提出撤销署名的要求。

    王牧却向记者表示,闻海虎的论文发表后,王牧组织了研究员马国斌和两名学生开展了一个讨论。讨论结束后,马国斌主动要求撤销署名。随后,马国斌和另外两名学生给《自然—通讯》发邮件,要求撤销署名。

    王牧坦言,他之所以揪住这个问题不放,是因为他所举报的闻海虎涉嫌造假的论文牵涉到自己的学生,这两名学生也是文章的署名人。王牧解释,之所以实名举报,是因为他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

    王牧说,他和闻海虎私人之间并没有矛盾。两年前,闻海虎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调到南大。“到了南大,我们对他都很支持,在出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实验室主动给他配套经费。”他还说,闻海虎的研究方向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想发展的方向。

    “我只是对他的习惯不满意。你这个数据(有错),你不能急吼吼地去发表。”王牧说。

    另外,王牧对闻海虎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私自和自己的实验员、学生合作发文颇有微词。“如果要合作,你得跟对方的学术领导人打个招呼,你一声招呼都不打,把别人的学生拉过去,我想,这在哪儿都说不过去吧。”

    跟闻海虎一样,王牧也把希望寄托于调查组:“等调查组公开了调查报告,再来讨论这个事情更合适。”

    只问真相

    两人在网上各开微博公开对峙,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好奇。然而,在引发轩然大波后,记者观察到,许多学术界人士开始从学术层面发言。尤其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更是非常努力地作了专业分析。但是,即使是专业分析,得出的结论却有的支持王牧,有的支持闻海虎。

    这种分裂也说明了王闻两人所争议的问题,已经深涉学术规范的精微和复杂区域。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美籍华人学者孟津就在博客中评价道:“这样的科学问题,属于科学的前沿,不是专家,很难判断,是专家也不一定能正确判断。”

    有网友认为,目前双方证据都已经呈现完毕,现在应静候《自然—通讯》编委会的意见,“老外相对中立一点。若有问题,大家都是科学家,实验重现一下也可以。如果实验不能重现,就是闻的问题;如果实验能重现,就是王的问题。”

    但孟津并不看好这种解决之道。他说,刊物编辑完全没有能力解决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不可能把这事交给他们的咨询团来解决,除非团中的人有办法获得更多判断是非的事实和证据。“我怀疑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科学问题,要科学家自己来解决,不能依靠别的人。这件事,我认为只能指望科学院学部、教育部责成南京大学组织的专家组,以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公正处事的态度,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孟津说,“所以,无论网上的风浪有多大,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专家组的意见。”

    对于各种“阴谋论”、“内斗说”,学术界也多有批判。

    加拿大蒙特利尔工学院教授嵇少丞表示:“学术不端只能靠同行学者评价揭露。王牧举报闻海虎的真实动机只有王牧自己知道,其他人只是以己之心猜测王牧之心。即便如外人所猜,也不能说明闻海虎的行事就是正确的。事实上,真相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科学院与教育部的调查组应持的态度是:不问动机,只问真相。”

    孟津也认为,这件事对中国科学界整体上说是件好事情。因为它会对院士增选,对发表科学论文数据选择的严谨性产生警醒作用。他认为,把这事拿出来说是件好事,“让大家自省一下,可以警醒我们所有的人,不要容忍科学上的造假,要严谨,这是大家都能理解和感激的。”

    据报道,因院士增选的保密性规定,此事件的调查结果将不予公布,但会反映在院士增选结果上。

    另据《京华时报》报道,《自然—通讯》编辑部表示,正在就闻海虎所发论文被指涉嫌造假一事细节进行调查,暂时不便透露详情。

    相关文章:

    南大一教授宣布退出院士评选

本报记者 卢义杰 叶铁桥 实习生 霍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0月25日 05 版

他们为何愿为张曙光效力
候选院士举报同事事件回归学术
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