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为信息化建设辅助决策的兵参谋,信息装备维修保养的兵专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兵教员。”陆军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团政委严国正这样评价直招士官杨铭。
直招士官是指部队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士官,招收时专业有严格的限制,到部队后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杨铭就是一名毕业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直招士官。
某新型信息化装备列装部队了,没有教材,只有厂家那一本薄薄的说明书。杨铭带领攻关小组迎难而上,编写出6本组训“秘籍”,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团里半年训练检验后,首次新装备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就全部命中。
杨铭喜欢参加演习。2010年9月,部队奉命开赴桂北山岳组织演习。看到团里选择了一处洼地开设指挥所,杨铭立即提出异议:斜上方有高压线可能会造成干扰,洼地地势走向与上级指挥所方向相背,可能影响信号效果。
谁料当时的通信股长坚持己见:指挥所选址坐标我已经报告过了,这个洼地隐蔽性好。见拗不过股长,杨铭只好迅速组织技术保障组准备第二套通信方案。
果然,演练一开始,电台里一片噪音,急得团长颜平直骂人。这时,杨铭带领技术保障组迅速启动备用链路,演练得以正常运行。通信股长如释重负,上前一把拉住杨铭的手,不知说什么好。
走下演练场,查明实情的颜团长给通信股定下铁律:从即日起,指挥所选址必须有杨铭参与。也就从那时起,杨铭被团里正式聘为“兵参谋”,大大小小与训练有关的会议,杨铭都是座上宾。
当兵5年,他8次参与师以上驻训演习、试点课目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没有出现一次纰漏。对此,他坚定地认为:“不管这本事那本事,能打仗才叫真本事。”
2011年3月,集团军组织师团首长机关装甲指挥系统考核,虽然团队在这次考核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但负责技术保障任务的杨铭却高兴不起来:“考核有多项训练内容没考到,可一旦演习作战,这些内容缺一项都很可能‘打败仗’。”
两天后,杨铭组训时依旧组织该系统全训,有战友不解:“考试内容都定下来了,还训这些干嘛?”杨铭火了:“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考核。”
新装备接回部队后,正值七月,烈日当头。杨铭却带着攻关小组成员关闭了车内空调,猫在车里测试指挥车在高温状态下的各种技术参数。
连续一个月的奋战,杨铭和战友们终于采集到第一手资料:哪些装备什么时机可以开,各个装备过载保护的临界值分别是多少。实践证明,这些探索出来的数据,为后来新装备训练演习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现实依据。
入伍时,杨铭曾有两个愿望:当飞行员,当军官。后来,他虽然荣誉众多,但却与提干、招飞擦肩而过。2010年提干,杨铭年龄超了3个月。也就是那年,他领衔打造团队多网构建工程,实现了综合信息网、310指挥网、指挥专网和办公局域网“四网”物理隔离,确保了网络负载能力可以满足未来5至10年的发展需要。
2011年,空军飞行学院到部队招飞,杨铭由于头上顶着两处训练伤疤,被拒之门外。那一年,杨铭主动承担起师里野战视频会议系统的构建任务,开创性地实现了野战条件下团、营、连到单车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和数据实时传输等功能。
去年,提干政策修改为“军区以上表彰对象可放宽一岁”,杨铭依然超龄,可他拼命的劲头不减。海训演习时,连日奋战的杨铭极度疲劳,在撤收野战帐篷时,被风吹倒的帐篷杆打破了头,鲜血直流,到卫生队缝了7针后,又投入演习中。
下午4点多,狂风呼啸,暴雨如注,杨铭穿上雨衣就冲向指挥车准备调试信息系统。结果刚一踏上车,又被台风吹动的车门撞破了头,缝了4针之后,他又回到了指挥车。医生说:“你还要命不?”杨铭说:“我要系统!”那次演习,杨铭保障的通信系统准确无误,畅通无阻。
把每一个岗位都当成战位,这是杨铭的信条。今年年初,广州军区一位首长到团队视察,观摩杨铭他们的新装备专业训练之后,首长随机提出一个疑问:“这套装备系统还有什么问题吗?”
杨铭回答:“这套信息系统是基于WOM-DOWS2000开发的,功能还不够全面,操作还很繁琐。要是换成目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界面,训练效益会大大提高。”听完杨铭的回答,首长笑了笑:“想法很好,可系统技术改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挺难实现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打那之后,杨铭的课余时间都用在琢磨这个问题上。4个月之后,他给团领导呈送的一份《装甲指挥信息系统技术革新备忘》,报告有理有据地指出新装备存在的20多个技术问题,并大胆提出一套较成熟的技术革新设想和建议,获得团领导的充分肯定。
易晓春 王辉 特约记者 李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