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省里要求沧州市委书记焦彦龙找吕振华谈话,吕振华才第一次走进了市委书记的办公室。之前,焦彦龙到中捷调研时,曾主动找这位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的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谈话。“但他从没进过我的办公室,更没谈过自己的事。”焦彦龙回忆说。
从2003年算起,吕振华担任中捷“一把手”已有10年。每当有人“提醒”他,该为自己晋升“找一找”、“跑一跑”时,他总是幽默地回应这样的“好意”:“自己没别的本事,更没别的野心,中捷有4.2万人,我就只会算这4.2万人的‘经济学’。”
从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中捷产业园区GDP由3.79亿元增长到90亿元,财政收入从0.33亿元增长到38.2亿元,分别增长了23.7倍和115倍。
在中捷产业园区设立之初,这片紧邻渤海的盐碱地贫瘠而落后。“发展园区经济,招不来商等于零,没有项目一切等于零。”当年,吕振华力促“蚂蚁娶大象”的故事如今仍被津津乐道。
曾经中捷产业园区二分之一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中捷石化公司。然而,由于受原油资源的制约,这家当地最赚钱的企业效益并不稳定,亟待寻找新的战略突破口。
当时,央企中海油希望在海上采油的主业之外,通过收购国内一些炼油厂进入炼化产业。机遇不期而至——中捷石化进入了中海油的视野。但实力的悬殊,让这场“恋爱”在一开始就谈得艰难。
在双方的合作谈判中,对方严肃申明,合作的主体是企业双方,谈判禁止政府部门介入,但为了掌握谈判的第一手资料和主动权,吕振华偷偷扮起了中捷石化经理秘书的角色。
几轮谈判过后,中海油调查出“秘书”的真实身份,但出乎意料地默许了吕振华谈判成员的资格。他们认为:一个园区一把手能为企业老板开门提包、甘当随从,还有什么不能为企业付出的呢?
经过27轮谈判,中海油同意与中捷石化合作,成立中海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但此时中海油提出两个苛刻的条件让签约陷入僵局:中捷石化须让出控股权,由中海油收购中捷石化60%股权;中捷石化市值评估10多亿元的资产,中海油可按照7.6亿元的账面净资产进行收购——这就意味着中捷石化近3亿元的资产将要蒸发。
面对这样的条件,中捷石化的股东们纷纷表示要中断合作,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崩盘在即。
关键时刻,吕振华经仔细考量后与中捷石化沟通。最终,中捷石化作出让步——蚂蚁和大象得以步入洞房。
“发展,需要‘谋大局’的智慧,而‘谋大局’,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舍弃当前的利益。”事实证明,吕振华是对的。
2010年至2012年3年间,中海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加工原油的数量,是中捷石化寻求合作之前32年加工原油总量的2.8倍。仅这一家央企就为中捷产业园区贡献了70%的财政收入。
被中海油收购大部分股权后,中捷石化用置换出的资金注册成立了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与中海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毗邻的新公司,已经与对方结成紧密的经济循环体。目前,新启元已成为销售收入逾百亿的大企业,跻身“河北制造业百强企业”之列。
2003年,从农场改制成开发区,中捷刚有了行政职能,一些人就急于做公务员,要当“官”,要管人。看到这样的苗头,吕振华带领新上任的各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调研,并嘱咐大家,放下“官”念,呵护投资商,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服好务。
为此,中捷专门为企业设立了两堵“保护墙”——一堵是企业与部门之间的“防干预墙”:行政部门不允许到企业随便收费、随便罚款;另一堵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防干扰墙”:出现任何问题,到政府去说,绝不允许社会人员到企业去闹,企业要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今年6月20日,当全国人民兴奋地在电视机前观看“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时,吕振华和每一位中捷人一样自豪——王亚平与地面主持人交流的那一方小小的“多媒体演讲台”正是“中捷制造”。
“多媒体演讲台”的制造企业——河北海捷现代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原是一家由8名下岗职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是吕振华最早注意到了这家企业的前景,中捷产业园区出台的民营科技企业助推计划在海捷发展之初就给予其300万元资金扶持。
同时,为圆中捷产业园区的“大学梦”,吕振华凭着一股子韧劲,筑巢引凤,使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大学落户园区。
正是这样的眼界、智慧,引领着1993年最高建筑不过6层、1996年才有第一条柏油路的中捷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到2012年,10年前的贫瘠落后之地经济实力已位列全国农垦区之首、河北省开发区之冠。
今年7月,被破格提拔为副厅级后,吕振华表示:比得到领导认可更令他高兴的是,可以在中捷任上再干3年——继续续写4.2万人的“经济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