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臣从实验室“走”出来:他蜷缩身体蹲着,扬起头也不超过桌子的高度,上身前倾,几近匍匐,每一步,都需要靠手握住脚踝,将脚拔离地面来完成。
他就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唯一用双臂丈量校园的人。
还没等记者开口,许晓臣先关心起了记者“坐了多久的车”、“一路辛不辛苦”等等,充满笑容的脸上写满阳光。
就是这样一个身体并不健全的人,却用双臂“行走”出了与其他人一样精彩的人生。今年5月,许晓臣和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参加“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在1500多支队伍中,许晓臣他们闯入决赛,获得了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许晓臣出生在河北沧州的农村,4岁那年,染上小儿麻痹症的许晓臣两侧下肢瘫痪。“自打记事起,就是这么‘走’路的。”
父母却决定把许晓臣抚养成一个“正常”的人,所以,“我可能比同龄人更早自立”,许晓臣10岁就自己洗衣服,多苦多累并没有太多感觉,反而觉得“挺好玩的。”
步入学龄,许晓臣坐上二姐的自行车后座,上学去了。许晓臣很要强,也很聪明,读书给了他从没有过的快乐。同学、老师们敬佩的目光、邻家大婶的夸奖,父母发自内心的笑……让晓臣开始明白父母的话——“儿子,好好读书!”小学六年,晓臣的成绩从来都是第一,这让他渐渐意识到:念书或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后来,许晓臣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镇上的中学。中学离家有4里地,二姐背不动了,晓臣开始摇着轮椅上下学。对数学和物理的痴迷,让他忘掉了一切行动不便的烦恼。《数学发展史》、《量子发展史》、《时间简史》,一本本读下去,虽然有生吞活剥之嫌,但却有相见恨晚之感。初三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他得了全县第二名。
这个第二名,让许晓臣成了校园名人,这也是第一次,老师把他作为激励其他学生的榜样,这更让许晓臣对自己充满信心,“学得越好,就越学得好”。
就这样,从村里的小学到镇上的中学,再到石家庄铁道大学,最后考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研,许晓臣的梦想在书本里一点点发芽了。
有人问许晓臣成功的经验,他说:“学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要想提高成绩,就要科学规划时间,在均衡的前提下,重点照顾弱势课目。”
知易行难。许晓臣的时间总是切分到每一分钟。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学楼自习,自习累了,就独自在教室前的池塘边沉思。
大四那年,许晓臣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备战考研。“我不是担心自己考不上,而是担心没有导师要我。”
果然,到了发榜的日子,许晓臣由于分数问题被调剂到了北京某高校,可人家说什么也不要,他心里明白这是为什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来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面试,没想到,导师愣是看上了他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学生。晓臣在博客中用诗的语言记录了当时的心情:“四月天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在一树树的花开中,我闭上眼睛听着那首汪峰的歌,歌唱道,又将在这梦碎的黎明出发,伴着铁皮车的摇晃,伴着花开的芬芳……我终将是一束倔强的蒲公英,执拗地撑着自己的小伞,飞到想去的地方,生活成想要的样子……”
在许多熟识的人的眼中,许晓臣是个乐观、自信的人。
许晓臣坦言,他的自信一方面源于勤奋刻苦,一方面也源于朋友多,“我喜欢交各种朋友,不会给人分三六九等,朋友让我有安全感。”
行动不便让许晓臣敏于思考,“我喜欢把事情想得周全。”他在朋友圈子中,善于扮演一个组织协调者的角色。
朋友也帮许晓臣实现了许多力所不能及的事,小到晾衣服、洗碗,大到看海。去年,家住烟台的同学带许晓臣去看海,实现了许晓臣从小的愿望。而现在,许晓臣最“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是能站起来,到操场上跑两圈。”
虽然不能用双腿奔跑,不过,许晓臣已经学会了用双臂丈量人生。他现在更想实现的是一个更为现实的理想:想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办一家专门招收残疾职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