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难,在竞争环境中成长更难。竞争本身是好的,能让我们做到最好。在体育和游戏中,比赛规则保证了竞争在相同的起点和条件下展开。但在生活中却并非如此:出生地、家庭、社会文化环境、基因等塑造了一个人的个性。对于这个世界如何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关于这个问题,有句名言常被引用。我们可以在法国作家Saint Exupery的寓言故事《小王子》中找到这句话,当小王子揭开他那个简单的秘密时曾说:“眼睛看不到本质,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真切。”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看到生活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对那些乍看起来弱势的人们,这扇门似乎开得更宽:比如对那些失明的人而言。我本人视力很好,因此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弱视或失明对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但失明仅是一种状况而非一个选择,更不是生命注定无所成就的宣判。什么让生命丰富?什么让人生成功?
在一个TED(技术,娱乐,设计)会议上,成功学专家Richard St. John提出了成功的八大支柱:1)喜欢你所做的,2)工作努力,3)练习、练习、练习,4)有想法,5)专注, 6)自我促进,7)为自己增值,8)坚持不断。这些支柱里没有任何一项是失明人士做不到的。
这印证了前段时间美国联邦盲人协会董事说过的一句话,“这已不再仅仅是理论而是已经证实的现实,通过适当的训练和机会,盲人可以和他的视力正常的邻居一样在正常的商务场合从事正常的工作。”他还列举了其他一些盲人可以从事的职业,如科学家、农民、熟练技术人员、律师及教师。
环境有可能起到支撑作用也有可能是障碍。先锋们冲破情感和社会上的障碍并验证了将环境转化为支撑的可能性:美国活动家、作家及演说家Helen Keller出生于1880年,是美国首位大学毕业的聋哑人;Jacob Bolotin博士出生于1888年,是首位获得行医许可的天生盲人;生于1950年的Stevie Wonder,成为世界著名的歌手和制作人;Andrea Bocelli,意大利男高音,他的音乐会总是轻松满座,CD畅销……
社会上有些人仍对有生理障碍的人士怀有敌意,他们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甚至有些狂妄无知。但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难。无视自己的天赋, 把视力有限和能力有限关联在一起,这才是最具危险性的困难所在。
如果视觉有限或者为零,听觉、触觉、计算和创造力往往都更为敏锐。盲人Louis Braille发明了触摸书写系统,现在已经在全球使用。盲人点字法为中国人打开了信息世界之门,并于1990年应用于藏文。
通过眼睛看到的往往有限,大部分事物需要通过其他的感官和想象来感受。眼睛看得见的人们如今反而容易被视觉印象所束缚,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自我炫耀:昂贵的汽车、大房子、名牌服装,但是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并没有多少能够真正体现自我。
1943年,《小王子》出版了。为何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物质的世界中,它能够一直畅销?因为我们看到太多但是体验得太少。我们疏忽了我们内心的需要。我们追逐成功,但我们忘了,保持成功最重要的支柱是不断增值。
上次访问中国期间,我们结识了一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增值的人——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加拿大人Michael James Parent(迈克·詹姆斯·帕兰特)。国庆节的时候,他被西藏自治区政府授予了2013年度珠峰友谊奖。15年来,Parent先生在西藏教授盲人,而且他还决定将余生献给这一事业,为更多人的人生增值。中国社会正在将更多的目光投向6000万残障人士。天赋是随机分布的,这6000万人当中许多天才仍被埋没。但如果成长在一个充满支撑的环境中,他们的天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不论是对他们自身还是国家,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