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日本海洋联合公司横滨矶子工厂(前身为石川岛播磨重工横滨造船厂),自战后海上自卫队组建以来日本建造的最大的战斗舰艇“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DDH)在各方的关注中下水。
“出云”号虽被海上自卫队称为“驱逐舰”,但它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采用宽阔的直通式飞行甲板,舰岛右置于船体中部,以及运用舰载机实现其核心作战能力的功能特征,使得该舰就是一艘典型的、标准的轻型航母。
“出云”号是近年来日本连续建造的第三艘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它的下水,既昭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加紧走向远洋的勃勃野心,也进一步加剧了几个主要亚洲国家之间业已展开的“航母竞赛”。
直升机驱逐舰是日本在发展航母未果后走的一条曲线之路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应对苏联快速发展的核潜艇力量,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开始转向反潜,其主要作战想定是在美国海军制空权的保护下,在其大舰队外围的反潜圈实施作战活动。为此,海上自卫队设计建造了一种特有的直升机驱逐舰。
与传统驱逐舰相比,这种驱逐舰以反潜为核心,突出航空能力,大型机库与飞行甲板的长度几乎占全舰总长的三分之二,可搭载3架直升机,在“八·八”舰队中作为反潜核心舰(旗舰)使用。冷战结束前,日本建造了2型共4艘直升机驱逐舰,即榛名级两艘和其改进型白根级两艘。4艘舰分别成为4个护卫队群的旗舰。
实际上,在研制和建造上述4艘直升机驱逐舰的同时甚至在此之前,日本一直在进行着发展航母的尝试。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海上自卫队曾讨论过引进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用于反潜,后期则提出组建反潜航母编队的设想。
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日本的上述努力没有最终物化为实质性成果,但从另一角度看,榛名级、白根级4艘直升机驱逐舰的出现与服役,其实也是日本在发展航母未果后走的一条曲线之路。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日本国内政治氛围右转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海上自卫队终于得以借助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这一外衣,实现了发展实为轻型航母的大型载机舰目标。2001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防卫厅(现防卫省)提交的《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其中标准排水量13500吨的16DDH直升机驱逐舰被正式列入2004年度计划舰。次年海上自卫队与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签订16DDH的建造合同,首舰“日向”号在2006年5月开始建造,2009年3月服役;第二艘“伊势”号在2009年8月下水,2011年3月服役。
在从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日本海上自卫队提出了取代白根级的新型直升机驱逐舰方案。该方案是在日向级基础上进行了放大设计,标准排水量增加40%。该计划的首舰在2010年3月批准建造(2010年为日本明仁天皇执政第22年,因此该舰也称为22DDH),并在2012年1月开工,计划在2015年3月服役。第二艘24 DDH计划2014年1月开工,2017年3月服役。
“出云”号的六种未来运用方式
“出云”号可以说是日向级的放大版,它长248米,宽38米,吃水7.5米,标准排水量19500吨,满载排水量24000吨,采用由4台LM2500燃气轮机组成的全燃联合动力模式,单机功率28000马力,双轴推进,最大航速30节。其舰员编制约470人,可另搭载约500人。
日本海上自卫队在2008年完成了以“八·八”舰队重组为重点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部队整编。重组后,海上自卫队仍保持4个护卫队群,每个队群8艘舰,但每个队群中的护卫队数量由3个缩减为两个,分为直升机驱逐舰护卫队和防空导弹驱逐舰护卫队,前者以1艘直升机驱逐舰为核心,配备1艘“宙斯盾”防空导弹驱逐舰和两艘通用驱逐舰,也称“反潜群”,主要任务是遂行反潜作战;后者则以1艘具备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宙斯盾”驱逐舰为核心,配备两艘通用驱逐舰,主要承担机动式导弹防御任务。
以日向级为首的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服役后,都分别编入各护卫队群,成为护卫队群之下“反潜群”的旗舰。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八·八舰队”在新时期进行转型的关键因素。显然,“出云”号及其后续舰的下水和服役,对于进一步支撑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调整转型,增强其远洋反潜能力和防空反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为在役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法定的替代者,“出云”号的首要作战使命就是反潜,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远洋机动反潜编队的核心舰(指挥舰)使用。但同时,“出云”号实质上属于直升机航母,其遂行作战行动的性质,主要由所搭载直升机的作战功能来决定。根据日本海上自卫队以往直升机驱逐舰的作战运用经验,结合“出云”号的战技术特性,“出云”号服役后的作战运用方式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替代现役的直升机驱逐舰,作为各护卫队群的旗舰,成为远洋机动编队的指挥舰。在“八·八”舰队中,直升机驱逐舰因具有更强的情报处理和通信能力,一直是编队的旗舰。因此,日向级或出云级作为现役直升机驱逐舰的替代者,自然将继承这一角色。
二是作为专职反潜的作战平台及编队的反潜核心,重点承担反潜护航任务。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上交通线是其生命线,不论冷战之前还是之后,反潜护航作战始终是海上自卫队的中心任务。日本发展直升机驱逐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编队所载反潜直升机的数量,满足反潜作战的兵力需求。
三是作为编队的航空中枢,提供对编队及海上舰载直升机的飞行管制、指控以及维护保障等能力。“出云”号突出的航母特征,使其拥有更全面、更完善的航空管制与航空操作能力,它不仅能充分指挥及协调编队各舰载直升机的作战行动,还可为编队中各载机提供专业维修和保养。
四是对海上行动提供后勤支援,向冲突地区快速投送兵力,支援岛屿争夺作战。除保留了反潜战的特性外,“出云”号加强了应对多种事态和新威胁的能力,如具有较强的海上补给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携带的补给用淡水与燃料总量达3300吨,可满足3艘通用驱逐舰补给所需。
此外,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夺岛作战中,“出云”号既可作为海上指挥所使用,也可对两栖作战提供支援,使用直升机进行超地平线的兵力投送,或提供情报和火力支援。
五是承担多样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出云”号采用航母化的大型船体设计这一特性,加强了其执行人道主义救援、救灾、撤侨等低强度任务的能力。如舰上设有35张病床及相应的医疗设施,具有相当强的医疗能力。因此,该舰能够实施海上灾难救助以及为他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以此提升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六是参与美国的联盟作战,为美国航母打击群保驾护航。 “八·八舰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美国航母打击群护航。因此,服役后“出云”号届时可担任反潜作战协调官的旗舰,甚至担任战区反潜的海上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配合其他兵力实施反潜或反舰作战;此外,还可能在联军部队中充当日本海上特遣部队指挥官的旗舰。
“出云”号加剧亚洲国家间的“航母竞赛”
2009年“日向”号下水时,其典型的航母化特征和排水量,把日本多年来发展航母的企图物化为实质性的成果。4年之后,已下水的“出云”号,其尺寸和排水量相当于或者大于意大利的“加福尔”号航母、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号航母,这势必刺激其他亚洲国家,把业已展开的“航母竞赛”推向新的阶段。
同时,在看到“加福尔”号和“胡安·卡洛斯”号这些新一代轻型航母未来将搭载F-35B时,人们自然会问,类似“出云”号这样的直升机驱逐舰在未来二三十年里,真的就局限于搭载直升机而仅仅用于防御性的反潜作战吗?
若以上世纪50年代日本海上自卫队组建为起点,把日本战后追求航母的努力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跨度中考察,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不过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从日向级向出云级的演变,就是其直升机驱逐舰“航母化”持续提升的过程。
在此之后,很可能就是由直升机驱逐舰向航母的完全进化,而实现途径,或者是对两级“航母化”直升机驱逐舰的改装,或者是在它们之后发展一型真正的航母。日本目前正在全力引进F-35战机,第一种可能性,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海军装备研究院)
黎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