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杂谈

不敢

丁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04日   02 版)

    《世说新语》载,石崇每邀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美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按照宗白华先生的分析,魏晋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时期,魏晋人不仅把人心里面的美、高贵与圣洁的一面推到极端,而且也把人性里面的残忍与恶魔性因素发挥到了极致。石崇劝客饮酒,至于以杀人相要挟,偏偏遇上了不买账的王敦,在“美人溅血”面前面不改色。宗白华先生就此分析:晋人的豪迈不仅超然于世俗礼法之外,有时且超然于善恶之外,他们身上那禽兽般的天真和残忍“如深山大壑的龙蛇,只是一种壮伟的生活力的表现”。

    在这个故事里,跟王敦相比,丞相王导只是个配角。王导本不会喝酒,因不忍见到美人劝酒不成被杀而喝得酩酊大醉。没有王导的“怯懦”与“软弱”,则无以衬托王敦的“潇洒”与“通脱”。

    但我更愿意认同王导,认同那种面对即使是卑贱的生命被蔑视和践踏时的恻隐和悲悯,这种恻隐和悲悯在唯潇洒与通脱是尚的历史氛围中,显得是“难成大事”的“妇人之仁”,却是对待生命的健全态度。相比之下,听任石崇杀人而偏偏就是不喝酒,还能面不改色,甚至还等着看石崇何时会心软的王敦,身上这种“潇洒”与“通脱”如果也能算是美,这种美是不是有点畸形和病态?

    有那么一阵子,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真是邪了门儿,首长的警卫员都在闹情绪,想到前线去打仗;没接到战斗任务的连队也都在闹情绪。英雄主义当然可以被表现为艺术作品中的美,但把英勇无畏表现到这种有仗打就亢奋、没仗打就气闷的程度就有点过。

    在我的观影经验中挺立着一个女性的配角形象,其实连“配角”都算不上,因为在剧中她连名字都没有。那是一个女民兵,跟其他的女民兵站成一排,在一个解放军战士的指导下练习刺杀,对面站着一排用稻草扎成的国军士兵,头上都戴着美式钢盔。其他女民兵都很好地完成了规定动作,把刺刀猛刺进“国军”的“胸膛”,只有我说的这个配角,端着枪,犹疑,踟躇,像是下不了狠心的样子,最后,终于把枪扔掉,捂着脸哭了。负责指导的解放军战士生气地说:对面那是敌人,有什么好怕的,你的阶级立场哪去了!考虑到那时的历史语境,电影编导无疑是把这个角色作为落后分子来处理的,没有这样的落后分子,则无以衬托正面人物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但我长久地怀念着这个女民兵胆怯、犹疑的表情,她面对哪怕是虚拟的敌军生命时一瞬间所流露出的妇人之仁,温暖了我。

    我自小是个胆小的人。我家在村子里是旁门小户,经常被人欺负,我也就经常被村子里的小孩欺负。村子里孩子们打架时的心狠手辣,直到今天想起来还让我胆战心惊。他们的大胆还体现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鲁迅和托尔斯泰都曾写过人鞭打动物的场面,这样的生活经验我也有,且“执鞭”的大多是些孩子,大多并没来由,只是为了好玩和取乐。每每碰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不敢上前。后来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里面的一个人物斯麦尔加科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很小的时候就痴迷于一种娱乐,在树枝上把猫吊死,然后再为猫举行葬礼。我相信这肯定不是陀翁的杜撰和虚构,因为对生命的残忍与冷漠是陀翁童年经验的重要内容。而且我相信,陀翁也像我一样是个胆小的人,对于这种胆大妄为有着纤细的敏感和固执的排斥。

    我当然不是在为我的“胆怯”和“软弱”辩护,事实上,这种“胆怯”和“软弱”长时间使我陷入屈辱之中。我也赞同应对恶意的加害给予有理、有节的还击。但问题还有另一面,我也是很多年以后才感到,“胆小”和“软弱”也可能是一个人身上至为可贵的心性和素质?如果“胆小”和“软弱”恰恰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那么,能不能说,只有经由这种“胆小”和“软弱”后所抵达的“勇敢”才更靠得住?

    追求“强力”固然难,追求“软弱”,在“追求强力”的主流语境下亦属不易。

丁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11月04日 02 版

政务微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从奥巴马借助大数据成功连任说起
人民币升值,钱却为何越来越不值钱
回应香港质疑也应“香港式”
比欺骗更有害的是盲从
不敢